成都之美
美在其包容开放的气质
更美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
和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
“城管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手执“绣花针”
秉持一颗“匠心”不断淬炼“绣花功”
美化市容市貌,细心打磨城市品质
雕刻更美的、更多元的成都
1
创新举措,优化管理
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共享单车于年年底进入成都市,截至年9月,成都全域范围内共享单车数量约90万辆,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已超过万人次,日均骑行总里程超过万公里。
工作人员给共享单车消毒
共享单车管理由成都市交通、公安、城管部门协同监管,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和环境卫生监管。
年5月19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年成都市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规范管理工作现场会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优化配套措施,不断创新“共商共建、多方共治”的共享单车发展治理体系,推动共享单车管理的制度化、精细化、智慧化。#文明成都大美蓉城#执法人员将共享单车摆放整齐
为了规范共享单车管理,成都市把每月15日设置为成都市共享单车集中清理日,同时把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纳入“门前五包”中,建立共享单车管理的“清、控、齐”工作法,有效地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色低碳出行。
1
“清”坚持每月15日集中开展清理行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市、区相关部门协同在全市开展破损单车、“僵尸”单车和闲置单车清理回收。
2
“控”严格控制主街干道共享单车数量,在交通拥堵、人员密集等重要路段设置禁投区和区域停车上限,违者重罚。
3
“齐”强化公交、地铁、商业街区等重要节点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维护,做到摆放整齐。
运维人员清运超量的共享单车
成都市依托“成都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平台”实行大数据监管,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平台通过近程物联感知技术,结合特定的大数据算法,在不用对接共享单车企业数据的情况下,可实时监测区域内的共享单车数量变化、精准停放位置及禁停区域,并向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监测数据,指导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及时调运,实现共享单车“全周期”管理。
成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序化管理平台
此外,成都市还实行全域实体专用号牌管理、重要节点实名制、一点一策定人定时清理维护、运维管理市场化、防疫消杀、设置规范停放导示牌等一系列举措。举行共享单车“文明骑行规范停放”主题月活动,规范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引导市民文明使用共享单车。
工作人员给共享单车实施全域号牌管理
2
发挥榜样作用
挖掘城市“广告招牌美”
年6月至年年底,成都市作为全国住建系统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管理9个试点城市之一,在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和龙泉驿区四个片区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成都市户外广告设施规范设置和品质提升,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
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对成都市户外广告进行控制区域划分,形成了“三区—五类—三级”的多维度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管理。
规范的广告设置
做好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管理的同时,成都市还通过评选“百佳”商家招牌、“十佳”招牌示范街道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提”提升招牌设施品质和设置品味。
成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座谈会暨“双百佳”招牌评比揭晓活动
在评选“百佳”商家招牌、“十佳”招牌示范街道的过程中,倡议参选商家和街道设置多样化、精致化、特色化招牌,体现所在街区及建筑的历史、文化及景观特色,体现成都包容、开放的独特气质。
“百佳”商家招牌:贰麻酒馆
此外,成都市还邀请行业翘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户外广告管理工作经验做法、户外广告品质提升和户外广告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年11月20日,成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上海、重庆、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城管部门相关领导,各地广告协会负责人、高校专家代表、企业代表、城市规划设计及户外广告咨询机构代表齐聚蓉城,为户外广告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各方专家、行业翘楚齐聚一堂,为助推成都市户外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形象品位和综合实力提升出谋划策,有效拓宽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思路,对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尊重创新、创造、创业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锦江区春熙路商圈广告展示
3
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
推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年是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开展的第十年,从“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到“包市容、包卫生、包监督”再到“包卫生干净、包市容整洁、包设施完好、包秩序良好、包绿化美观”的“门前五包”,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制度也不断优化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剂。
商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门前五包”责任书启动仪式
从中心城区发展到“全域成都”,成都市通过发放《成都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工作手册》、完善“门前五包”工作考核制度、评选“门前五包”工作开展较好、较差街办(乡镇)、建设“门前五包”示范街等多种工作手段,“门前五包”工作内容不断丰富,责任书签约量也从一开始时的10万余家发展到最高峰时的38万余家。
执法队员给店家宣传讲解“门前五包”责任制
干净有序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江北路经营电器生意的王先生说道:“街区环境好,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我们会自觉做好‘门前五包’,也接受大家的监督。”
执法队员向临街商家进行“门前五包”宣传
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引导下,商家“管小家,美大家”,形成了“人人关心城市管理、个个投身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街道沿线环境干净、店铺规范
同时,成都市还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城市管理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积极构建“网格+网络”的监管模式,确保监管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网格+网络”的监管模式
4
开展市容秩序管理
创新“柔性管理”彰显城管温度
年3月,成都城市管理委员会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在保障疫情防控和街区整洁、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等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商贩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年5月23日,白岩松在主持央视新闻特别节目《晚八点云上会》连线《两会1+1》时对成都“接地气、烟火气”的做法点赞
城市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是为了应对评优考试,而是为了真真切切让百姓得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为疫情之下的人民生活带来生机与活力,成都这一充满人情味的政策措施赢得全网点赞。
三张不同颜色的卡,规定了早、中、晚市允许摆摊的时间,执法人员会根据摊主出售的商品性质发放不同时间段的占道摆摊卡
政策的放开不代表着城市管理的“放手”,反而意味着要把握平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成都一直在探索治理城市和群众受惠的平衡点,为此,在认真总结前期“五允许一坚持”实施情况之后,年5月28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对原有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
青羊区奎星楼街前有序排队就餐的食客
近年来,成都市还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一类、二类、三类街道,在区(市)县主城区二、三类街道选择有条件的街区,开展市容秩序分时、分段管理,在具备外摆条件的特色街区、商圈和道路合理设置外摆摊区,规范设置外摆设施。同时,还通过对餐饮店实施分时分段管理,并在公共建筑配套设施较薄弱的地方,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建设便民疏导点,获得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肯定。
下南大街临时占道摊点有序经营
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的管理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平衡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带来的占道拥堵、垃圾乱扔等问题和人民要谋求生活的矛盾更是难上加难,成都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治理,变堵为疏,使城市治理“难点变亮点”,既增加了城市宜居宜业的热度,又增强了人民的归属感,实现了“民生”与“善治”的双赢。
5
多措并举移风易俗
树立节日文明祭祀新风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节日期间市民扫墓祭祖、焚香烧纸污染周边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有效规范祭祀行为,从年“中元节”开始,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市级部门、责任单位,扎实开展了文明祭祀专项治理和督导检查工作。
执法人员加强园林绿地等重点公共场所夜间巡查力度
此外,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利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