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
淋有五证:“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
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淋》强调淋证主要由热邪所致:“淋有五,皆属乎热”。
无论哪种淋症,多属湿热积于下焦,渗入膀胱,或由于肾虚而湿浊下注,气化不利所致。
治疗淋证有一个经典的基础方——八正散,八正散出自中成药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名八正者,由八味药组成。正有正之,正其邪之意,邪去则正安。
八味药能将邪热邪气从小便利走,那么身体正气就安稳了。把老鼠赶走了,晚上的觉就安稳好睡啦。把这些热毒利走了,这身体就舒服啦,正气就恢复了。正还有正治之意,热为寒之此为正之。
组方: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g)入灯心。
现代制法服法:若制作成散剂,每次服6~10g,灯心煎汤送服。若用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车前子是一种黑色的颗粒状物质,它是野生草本植物车前草的干燥种子,它多在每年夏天和秋天成熟采收以后取出种子晒干后炮制入药,将净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淋盐水,再略炒取出,晾干,就是所谓的“盐车前子”。
入药后的主要功效就是利尿通淋,加快人体多余水分代谢,促进尿液排出,小便不利,水肿可以直接泡水喝。另外车前子还可以清肝热,明目。
大黄,苦寒清泄,沉降下行,作用强烈,又名将军,入胃经、大肠经,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既善通肠泻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大黄与车前子同用也是本方的一大特色,治理大小便,一般泄热,祛邪也是从二便排出。
木通,性味苦寒,是树木中最善通淋通水道的,清热祛火是它的主要功效,特别是心火旺,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可以和淡竹叶一起煎汤喝,本药主入膀胱经,利小便,车前子和木通这两味药是药眼。
另外木通泄降力强,主清,入血分,又可通利血脉关节而通经下乳。
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善降心与小肠之火而利尿通淋,为治热淋、血淋要药。不论哪种淋证都可以治,另入血分有破通经之功。
萹蓄比较常见,全国各地都有,叶细绿如竹,多节,节间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其性味苦,寒。苦寒之品最是清热,又单入膀胱经,故清热利尿,可治泌尿系感染。对于湿热导致的蛔虫、蛲虫、寸白虫等有很好的杀虫功效。
滑石也是凉的。寒凉的药能够治热病,其甘淡性寒,入胃与膀胱经。内服清泄滑利,既清膀胱温热而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通利脏腑窍道的功能可谓顶呱呱,各种结石都可被其从小便而泄,尤其是下焦之尿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等。
滑石加甘草就是六一散,清热不留湿,利水不伤阴。
山栀子归心、肺、三焦经,主要功效是泻火除烦,通利三焦,用于目赤肿痛,血热鼻衄等。
灯心草,小儿利尿药,而且很平淡,可以做引药。小孩子晚上呱呱叫翻来覆去睡不着,灯心草煎水或者加蝉蜕一起煎水吃一两次,尿道通畅,心中烦燥消,就能睡好觉。
因为心中的烦热要通过小便利出体外,这叫心与小肠相表里。
组方中,大部队都是苦寒凉泄之品,利尿通淋,泻火除湿,既可直入膀胱清利除邪,又兼通利大肠导浊,务必使湿热之邪全部从二便而去,共成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剂。
临床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不单是下焦的小便赤涩疼痛,上焦的眼珠子痛,这些口舌生疮,咽喉炎,血热导致的流鼻血,一派热烁炽盛的,一剂药马上下来了。它能立马移上焦热到下焦,利下焦热从小便下窍出,令灼热出下窍。
有的人刚做完手术,不排尿,术后尿潴留,虽然现在有导尿管但也不能一直插着,可以用八正散利尿。
还有,有的人脚气很严重,脚趾中间流黄水,所以会在脚趾中间夹卫生纸,也可以用八正散来治疗,湿热之邪排出去了,脚气也就好了。
总之,体内湿热留滞导致的病症都可以用八正散来加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