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汉墓出土两千年前的棋盘,还破解了古代

围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之一,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围棋被称为“弈”,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广泛流行。可是从古至今,围棋的棋盘道数,一直在变化。这里就引出了长久以来,在围棋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就是现代成熟的19道棋盘是从何时开始的?有记载从隋代就有19道棋盘,但一直没有确凿证据。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年,在河南省安阳市豫北纱厂附近的一个工地上,施工的人们意外在地下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学家得到消息后,立即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主人张盛出身名门望族,家中世代为官。张盛本人虽然正史上没什么记载,但在当时的官场也很有名气,隋朝建国后,他从县令一类的官吏干起,逐步升迁,直到升到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可惜的是,这座古墓已经被盗损严重,只是出土了件随葬品,出土文物大部分为陶俑,青瓷和白瓷质的生活用具模型。在众多的生活用具模型中,考古学家还找到了一块裹满泥土方形的物体,本以为只是一块墓砖,随手便放在了一边。可转念一想,不对,墓砖不是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的。而且,这块“墓砖”的尺寸也有些特别。专家们赶紧将其找回来,清掉附着在上面的泥土。这才发现,这块“墓砖”可不是普通的“墓砖”,它竟是刻着道道的“墓砖”

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白瓷质地的围棋棋盘模型,盘边长10厘米,高4厘米。棋盘与现代棋盘没有太大差异:棋盘为正方形,盘上纵横方向分别刻有17道直线,加上边线,正在好纵横各19道;在棋盘的中央和四角,还各有一个小孔,形成用于识别棋子位置的“五星”。   张盛墓围棋盘的出土,彻底证实了我国隋代起,就出现19道围棋棋盘的记载,对研究围棋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读到这里,有读者可能要问:围棋棋盘从9道,一直发展到19道,围棋的变化这也不大呀?   其实变化还是很大的。先说围棋的内容,就是规则上一直在变化。首先,谁下第一个子就一直在变化,起初是不分先后手,到了宋朝时,就规定黑棋先下,到了明末,又规定白先,现在,又改回了黑先。其次,古棋实行“座子制”,就是黑白双方先在对角星各放一子,这样容易形成缠战局面。第三,在计算上,古棋认为一块棋必须保证有两个空点,所以规定每棋在终局数目的时候,都要减去两目等等。

围棋的棋子,棋盘上的道道,也在发生着变化。首先是棋子,你可能想不到,最早的棋子不是圆的,有方的,有不规则形的,直到开始用鹅卵石来做棋子,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圆形。其次是棋盘,形状没变,但道数一直在变,从最初的9道起,历经13道,15道,17道,直到张盛墓里出土的棋盘,证实隋朝起就出现了19道终极棋盘。   事实上,棋盘的逐渐复杂,一方面是围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围棋技术逐渐完善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智力在不断开发的证明。也许,用不了多久,随着人类智力的进一步增长,我们也许会看到21道,25道,甚至更多道的围棋棋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1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