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封浪漫的情书,不需要华丽丽的语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爱情,只要有你在就心安。七夕将至,让我们一起展开尘封的信纸,回望情感还流淌在笔尖的那段岁月,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展示一封,烈士陈洁写给未婚夫的信。
烈火般的战斗,如我们的青春,我们高声歌唱,勇敢地前进!
这段歌词摘自华野1纵文工团员陈洁的手抄歌本,目前这个歌本被收藏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诵读着火一样的词句,看着那流畅隽秀的字迹,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短发戎装、英姿飒爽的年轻女战士正含笑向我们走来!
陈洁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怀着生活向往,参加了新四军,部队选送她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年秋天,华野1纵成立文工团,陈洁,这位能歌善舞的姑娘,找到了发挥艺术才华的新天地,参加到文工队,成了一名文艺宣传员。
当年陈洁与她的未婚夫几乎同时随部队进驻徐淮一线。在年7月10日的信中,陈洁饱含激情地写道:这次任务,很多同志留在了后方,但是我没有,因为我身体更好,这是优势。希望您也注意身体,希望看到您健康的体魄……虽然笔墨简洁,但对胜利的憧憬和对情侣的眷恋毫无掩饰地溢于笔端。
终于,一个月后的这个晌午,陈洁随文工团远赴鲁南临沂为休整部队演出,尽管旅途颠簸疲惫,但陈洁的心如同揣了只小兔怦怦跳得厉害。那是因为未婚夫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然而,当她跳下嘎斯卡车的一刻,希望就像遭遇潮涌一般被沮丧所淹没,未婚夫的部队就在前一天刚被调往百里外的新驻地。这天,陈洁的信中流露出几分都市姑娘的矜持与任性:我怅怅地回到营地,再去找您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写信。毕竟久沐战火熏陶与洗炼,仅寥寥数语心境便峰回路转:任务需要往南走,我们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分别,希望您有空能来看我。
年元旦之夜,北风朔朔,漫天飞雪。在战场上,文工团员们竖起几根木棒,挂起两盏汽灯,在简陋的舞台上为战士们演出《白毛女》。陈洁穿着单薄的戏装,顶着刺骨的寒风,唱起了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出演喜儿!
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然而,就在胜利的那天,这位被战士们称作战地玫瑰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文工团女兵陈洁,却在国民党军最后一轮的空袭中,被子弹夺去了年仅26岁的生命……
至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还保留着她写给未婚夫的信件,让人为之唏嘘。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尚亚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