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的女孩,正在被迫绝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我实在没有想到,年居然会为了高铁上能不能售卖卫生巾,吵了三天三夜。

打开热搜,左一个大v说“小仙女要特权啦”,右一个博主说“高铁不需要考虑特殊群体的小概率事件”。

消费者合理需求是打拳,39亿女性是特殊群体。

既然上升到这个程度,或许有必要好好聊一聊了。

首先。

消费者提出合理需求,经营者适当上架产品。

有人需要在高铁上使用卫生巾,仅仅需要乘务员在小推车底部,挪出两瓶矿泉水的地方放几包而已。

比起娱乐性质的扑克牌,卫生巾显然是女性必需品。

就和你家楼下便利店不卖糖,你也可以给售货员建议,本质上是一个逻辑。

一没为难打工人,二没提出过分的需求,完全是消费者和商家的自由市场行为。

结果半路跳出不爱吃糖的人,指着你的鼻子骂你事儿逼,说你挑起矛盾。

可是没有人要求免费赠送,只是争取让商家上架付费产品,到底关第三方(不需要买卫生巾的人)什么事?

其次。

有人说这是小众群体的特殊权益,我们直接用数据说话:

每天高铁乘车人数亿,女性对半分也有亿,正常情况下80%属于育龄期。

昆铁年上线的小程序,更直观体现了卫生巾的销量:包。

仅仅是一条线路,就有这么大的需求量。

你以资本家的姿态,指责均摊下来卫生巾的利润小。

但是那辆列车还在售卖不同牌子的啤酒、星巴克咖啡,销量更是卫生巾的零头。

哪个是小概率会购买、利润更低的产品,一目了然。

顺便讲一个冷知识,在我国卫生巾的征税率是13%,属于增值税里最高的那一档。

我们买的每一包卫生巾,都在以高标准交税。

最后,所谓“私人物品”。

便利店的避孕套光明正大放在收银台边,药店的伟哥堂而皇之写在门口的公告栏上。

没人觉得这是私人物品,却觉得女性必备的卫生巾,不应该出现在大众视线。

微博里部分颠倒黑白的男性大V,一通诡辩扯淡,愣是把占1/2人口的女性变成“特定群体”。

海底捞可以免费提供,商场可以免费提供,一些地铁站可以免费提供。

到了高铁上,付费购买都动了你们的蛋糕了吗?

合着你们没有享受到的便利,就是不合理要求。

哪怕你们不来月经,也要对来月经的女人高谈阔论指手画脚。

二十年前的《老友记》里,都在说“没有子宫就没有发言权。”

年的一些人,怎么就不懂呢。

当微博在争吵能不能在高铁上付费买卫生巾时,别人在做什么?

苏格兰那条新闻,想必你们都看了。

年,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免费为女性提供卫生棉条和卫生巾的地区。

但真正令我羡慕的,是当地议会在审议这条法案时,没有人投反对票。

因为他们觉得,“女人不应该因为身体上的自然规律受到财务上的处罚。”

月经贫困,这并不夸张。

全世界有6亿女性用不起卫生巾,光是中国就有万女童,在经期使用作业纸、破布条、卫生纸。

随便打开拼多多搜散装卫生巾,50片,总共1.98元,已拼10w+件。

年,澳大利亚取消了10%的商品及服务税。

年,加州终结了“卫生棉税”,每年为女性节约0万美元......

别人在争论卫生巾应不应该减税免费,我们在争论应不应该高铁售卖。

喜闻乐见的社会文明向前发展,被一部分野蛮的自私主义者紧紧挡住。

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特好笑的一件事。

印度电影《护垫侠》,背景是截止年,还有75%的印度女性用不起卫生巾,男主历经辛苦,发明了制作成本极低的卫生巾机。

电影上映半年,印度取消了卫生巾进口关税。

然而引进国内后,电影名字改为《印度合伙人》,海报上男主手里的卫生巾被替换为A4纸。

年了,镜头无限删减,图片一秒挂掉,台词彻底大改。

这边阉割掉月经和卫生巾,那边却允许侮辱月经的电视剧过审——

“女人啊,万年流血不死的,最可怕的生物。”

(电视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台词)

公共议题何时与世界脱轨,驶向摆烂的泥潭,没有人知道。

我和我身边的女性,从小到大都处在月经羞耻的环境里。

它有各种各样的别称,大姨妈,亲戚,倒霉期,还有所有女性都懂的“那个来了”。

中学时代,偷摸去小卖部买卫生巾,要用黑色塑料袋装好。

课间去换卫生巾,要从书包底部偷偷拿出来,藏在肥大的校服袖子里溜进厕所。

最大的羞耻,不是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而是发现一群男生像传球一样,起哄着传卫生巾。

生理课本讲男女那一章,全国老师说了同样一句话:这章不讲,你们自己看。

普通人的性教育是缺位的,以至于很多女孩初潮时,以为自己要死了。

疫情爆发那年,女性医护人员因为缺卫生巾需要捐赠时,被骂上了热搜。

有一位护士,脱下防护服后,里面全部都是血。

我至今记得某男性作协领导当时批评:“疫情当前,什么矫情,什么小姐作派,是没有用的。”

女性的需求,是不顾大局搞特殊,女性的痛苦,是无病呻吟瞎矫情。

时间快进到年,还有各种没有常识的惊天输出:

“没想到女学者也会来月经。”“高铁上来了你就不能憋住吗?”

在过于荒谬的言论面前,无法激起任何怒气。

因为长期以来的月经羞耻环境,早就让一项正常的生理现象隐形。

退出基础教育,也退出公共讨论。

尽管女性活动愈演愈烈,高校#姐妹互助#活动,社会上的#metoo#活动,这些无一例外,始终是成年女性群体的闭环行为。

所以才会形成如此割裂的社会氛围,一方破除月经羞耻,另一方又试图将其当作武器,吵到不可开交。

“月经逐渐被证明是一种贬低女人,将她们排除在公共空间外的有效手段。”

这么一想,其实这场骂架挺好的。

既然羞耻感在沉默中产生并延续,那就以争吵实现破除。

不管你什么态度,更多人的主页,会频繁出现“月经”二字。

将所谓肮脏隐秘的私事,强行变为人人述之的热点话题。

重新回到公共论坛,被看到,被讨论,被争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8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