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哪个城市是我们最好的宜居城市」的争论,在网上一直持续不断。一般说来,要在一个城市定居或到一个城市旅游,要考虑很多类似的事情,如要考虑气候和环境质量,是否方便交通,但同时要考虑一下像房价、医疗、人文等比较现实的东西。
当旅行时,许多人会发现自己被某个城市的风景吸引,暗暗发誓以后要来这里定居,然后再看看当地的房价,只说一声。
而且有的地方虽然房价很便宜,但那种环境对人体真的是一大挑战。由于所谓的「适居性」,就不能简单的生活了事,否则每个人就直接去鹤岗买房算了。
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
排行榜,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东西,具有权威性的榜甚至可以发挥强大的功能来左右社会风向。从全国GDP总量来看,小到哪个品牌的卫生纸好用,排行榜排名在人类社会中经常出现。
登上榜首并非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品质,而是几乎对所有人都有兴趣,因为它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漫无目的地搜寻而浪费的时间,而且直接且有效。
但排行榜也有权威性高低之分,像一些排行榜一看就知道是为某种特殊目的排出来的,这种排名一般被称为“野鸡榜”,正如许多民间书目,大部分人都不承认。相反,在某些大机构或第三方排出的名单中,那些与既得利益者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人则更多。
例如,这份“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是由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推出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与旅游手册或房地产开发商所做的无关。
自年起,该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宜居城市十大排名”,到目前为止已出过15次(年)。
诚然,发布这类名单的不止它一个,这里所说的“最适合居住”,只局限于在这份名单上。至年间,共有8个城市登上了首位,其中一些只入选一次,另一些则多次入选。
按时间排序,以上8个城市为:威海、成都、杭州、青岛、南京、苏州、珠海、深圳。
短暂的"
在上述八个城市中,仅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成都()、南京()、苏州()、深圳()。
坦白讲,深圳能成为排行榜一很多人可能都很吃惊,不是它不配,不够好,而是太好了,好到每个人都挤破了头都想走,但与“宜人”两个字却相去甚远。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在与“宜居城市”、“养老城市”相似的榜单中很难看到名字,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在这样高度发达、繁荣而内卷化严重的城市里,如果你不想安享晚年,那就很难安逸地生活。但是换句话说,这么富有,不想在哪里安家呢?是否还要综合考虑性价比这种东西?
那么深圳可以上榜了,但估计也只能上这个榜单了,因为本地房价真的只能让普通人说一声“告辞”。
成都、南京、苏州等其它城市没有重复上榜,或许也和房价有关系,从城市建设和交通环境上来说,这三个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平衡,虽然房价高了,但也不算太过分,但是也许在人们心目中与“宜居城市”还有一些距离。
多次上榜
除这四个“昙花一现”的城市之外,一些城市还相当“长脸”,多次成为排行榜第一名:威海上榜两次,杭州两次入选,青岛两次入选,珠海六次入选。
可以看出,在众多上榜城市中,除杭州之外,几乎全是临海城市,而杭州也属于水乡,“依山傍水”算得上一个基本条件。
这些年来,“海滨城市”新的重力作用也日益增强,因为这类城市通常拥有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洁净空气,而且几乎总是暖和潮湿。
举个例子来说,登榜次数最多的珠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个海滨城市人并不多,看上去非常安静,休闲,而且空气清新,空气质量在我们国家名列前茅,很多人都表示来珠海就不想再离开。
珠海是唯一一座蝉联五次冠军的城市,当然也有它的过人之处。相对于其它海滨城市来说,看上去有点冷清的珠海比旅游,更适合居住。
而且地方公共服务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配套的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完全能保证居住舒适这一要求,能蝉联自然也是意料中。
结语
尽管如此,这种排名毕竟只是一种参考,毕竟不能做的事情每天都在不断变化中,今年的排行榜或许明年就不适用了;对于“宜居”的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这些能够进入榜单的城市,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即使无法在那里安家,到那里旅行也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历次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十个城市中,谁占据了最多的位置?
在历届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苏州的成都只是第一名,而珠海则是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