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校学生暴力致同学死亡,未成年保护背后的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http://m.39.net/pf/a_4793199.html

校园暴力和未成年人保护,这是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尽管校园暴力在我国虽然已有好转,但仍时有发生。今天和大家回顾近期发生的两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暴力案件,和大家聊聊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些事情。

校园暴力致死案件引发热议

今年8月,河南一所武校的学生因跑出宿舍,被室友追回并殴打致死。而日前有关这一事件新进展再度引发有关校园暴力的热议。

8月30日7时许,河南登封棋盘山武校同宿舍的一名学生在发现任某跑出宿舍后,出门追上但没能把对方拉回。随后,同宿舍的另外两名学生出去将任某拉回宿舍,并对任某实施了殴打。

大约20分钟后,涉事同学将任某打伤的情况告知了教练。当教练赶到事发宿舍时发现任某已经昏迷,医院治疗。最终,任某因医治无效离世。

据了解,由于此前当地清理整顿没有资质的“黑武校”,将一部分教练和学生合并到了有资质的武校中。事发前棋盘山武校想以政府的名义将黑武校的学生清出校园,但黑武校的学生和教练却迟迟不肯离开,现在出了这种事,学校认为这是黑武校对孩子们不负责任教育的结果。

撇开这个案件的其他细节不说,令人心寒的是一位未成年人竟因为同龄人的暴力行为而离世。

校园暴力不是“孩子间的打打闹闹”,而是可能影响一生的事情

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并非是危言耸听,有些家长在听闻自己孩子的所作所为时会觉得小题大做,“不过是小孩子间打打闹闹而已”是这类家长普遍的心态,因此许多校园霸凌在无意中被大家忽视了。

校园暴力不仅是身体受到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灵上受到的伤害,在很多时候会改变一个无辜孩子以后的性格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

校园暴力的现象是离不开原生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老师都没把这类事当作校园暴力去处理,没有意识到孩子之间的一些行为就是暴力。或者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走向校园暴力。

纵容各种少年校园暴力的,恰恰就是老师和家长这种“多大点事,没那么夸张,小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知道”的态度。

大人们懂得利弊得失,而小孩子他们没有顾虑并且不计后果的。他们的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比大人来得更加赤裸裸,他们的恶就是恶,不参杂其他因素。

我国二胎政策开放的较晚,现在在校园中的更多是独生子女儿童,他们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也缺少设身处地的心理,在他们施展暴力时甚至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所以,这是监护人的责任,老师和家长必须在源头掐断此苗头。

例如说小孩在推到别人或踹别人一脚的这些小恶意就应该去教育,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对的,让他知道打闹有好坏的区分。人性都是越纵容越变本加厉的,更何况正在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呢?等孩子哪一天成为暴力事件中的加害者再去制止是来不及,从源头减少才能杜绝校园暴力不是没有道理。

很多时候,家长们总会想当然的认为十多岁左右的孩子能做出多大的恶来呢?然而就在10月24日,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13岁男性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而事后的种种调查表明,他有计划有预谋,整个过程是详细计划的准备的。还能再说十多岁的孩子做不出多大的恶吗?

当年重庆那位小女孩的事件,这里也不便多提了,但是知道那个新闻的读者也都清楚,事后那小女孩还装作帮忙找孩子,这是得有多少心机。

法律重在震慑,更重要的是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是针对普通未成年人,最后一个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前三部分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家庭保护主要指监护人不能虐待未成年人这方面的范畴,不能剥夺未成年人应有权利(比如受教育权),学校保护的是学校老师不可体罚,打骂学生,学生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社会保护的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歌舞厅等。而最后一部分是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保护。

然而对于校园霸凌、校园暴力这样的事情,仅仅依靠法律是不行的。法律是作为对人们的约束,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但法律更多的时候,则应该是它的震慑力,使得人们能够尽量规避去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未成年人很多时候对是非、善恶以及违法的代价没有明晰的概念,他们更多的是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约束,尤其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尤其明显。曾有研究人员对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深入的调查访谈,发现这里面80%以上的孩子其原生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是处于缺乏家庭温暖的“问题家庭”。

而近年来新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则出现了家庭富裕、父母忙于工作,因为愧疚补偿心理而对孩子极其宠溺,造成孩子的情绪通过暴力方式进行舒缓发泄。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行为,性格,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最重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的是父母带给孩子的三观以及教方式。

有些父母对孩子太过宠你,觉得自己的小孩虽然欺负了别人家的小孩但是不忍心教育,但是这些小孩长大之后最终都会以别的方式受到社会的教训,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他们转的,也不是想怎么样都可以的。

这个教训如果是父母自己来给,还能掌握好尺寸,若是由社会来给的话,那轻重就不一定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校园暴力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但这一角也足够令人反思,是火苗迟早都会燃烧的,自己没有被烧到的话就不重视这问题,但是这类事件带来的伤害仍然会降临在我们下一代的孩子身上。

法律更主要的是震慑和预防,避免人们去触犯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对这个世界依旧懵懂无知的孩子们,而成年人,更应该担负起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避免让孩子过多的接触负面情绪,让茫然的他们,选择暴虐的发泄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