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本报记者阿柔娜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无废城市”,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追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呼和浩特市要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打造“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而这其中“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垃圾分类关系密切。
“和以前的垃圾分类桶相比,这个智能分类屋干净美观,可回收垃圾还能攒积分换钱。”在水岸小镇,居民薛云英正在向生活垃圾分类箱房智能投放各类垃圾:“把可回收的纸盒、饮料瓶等投放到垃圾分类箱房内就可以存积分,这些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因为它是积分制的,我们很多居民都主动投放各类垃圾,这样的方式很值得提倡。”
说起近几年呼和浩特市垃圾分类工作,新城区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张艳琴如数家珍,而在年我市入选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前,张艳琴对垃圾分类的印象只停留在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发现,居民小区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活垃圾的主要产生地,所以城市垃圾要分类,居民小区尤为重要,继四分类垃圾箱之后,我们根据先进地区经验,开始在部分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工作。”张艳琴介绍,“撤桶并点”最开始是每个单元门口放一组垃圾桶,后来根据高层户、低层户的标准,集中放到一个点位上,告别过去垃圾桶特别多比较凌乱、小区里面环境也不是很好等情况。“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怎样调动居民参与度和积极性,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是一个方面,而改进设施设备,增加垃圾投放的互动性,更是一种创新型尝试。”
“扔在垃圾桶里的未必都是垃圾!”在新城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国琪现场详细介绍着厨余垃圾从垃圾变成“宝贝”的全过程:“咱们从各个小区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运到分拣中心后,会被倾倒到这个清理池中,因为厨余垃圾里有卫生纸、纸巾、塑料袋等等,需要重新分类,把这些分拣出来之后,再将厨余垃圾通过专业机械粉碎,运送到发酵机房。厨余垃圾经过8个小时的发酵,就成为了咱们现在看到的有机肥料。我们的工作就是变废为宝,让更多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复活’,也让市民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
新城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年底在鸿盛工业园区成立,主要是为了弥补当时垃圾分类末端分类处理能力不足问题。这座日处理能力吨的分拣中心投入运营后,新城区实现了生活垃圾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升级,从而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新城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负责人陈帅介绍说:“目前我们中心有三套设备,第一套是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一天大概处理量在10吨左右。第二套是大件垃圾处理设备,一天大概处理量在30吨左右。最后一套是可回收物打包机,主要针对分类出来的纸箱、纸片、饮料瓶、易拉罐等,每天处理量大概在4吨到6吨之间。”
随着呼和浩特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一系列扎实举措纷纷落地,青城的生态底色进一步擦亮。年,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明确了六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污泥集中处置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嘉盛新能源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医疗废弃物搬迁项目、厨余垃圾集中处置项目,其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泥集中处置项目是自治区环保督察整改的重点项目,主要是解决呼和浩特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能力不足问题,同时也是改善我市水体环境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