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急不来的马桥AI试

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马桥AI创新区调研时间:年8月28日

8月28日,调研组走访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从市区向西驱车约一个小时,在闵行和松江紧邻之处,进入马桥镇的地界,满眼绿植,路边不时出现国际学校和大片别墅,知名的旗忠网球中心也坐落于此。马桥是上海的网球重镇,有小温布尔登之称,这里举办过四届网球大师杯和十一届ATP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现在的马桥有了更响亮的名号——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

市场与愿景

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AI研究报告预测,到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带来14%的增长空间,形成约15.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将其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次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并发表讲话。年8月2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致辞时指出,上海将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发力,让一切人工智能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上海市政府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创建试验区是上海市能级较高的决策,上海市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文件《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沪府办发19号)(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年5月7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工作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闵行区上一次享受这种待遇还是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的设立。

人工智能是我们时代最前沿的技术,将来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即便业内专家们也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技术成熟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为如此前沿的技术设立实体产业园,既需要着眼长远的勇气,也要有和时间做朋友的耐力,这意味着,园区操盘手抱定了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

试验区的“十四五”规划几乎就是试验区的路线图,它的目标是建设全球人工智能未来城区的示范样板,到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原有传统产业转型,为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通过动迁和土地收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展示、研发孵化、智能制造空间载体,新建载体面积万平方米,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万元/亩。

二,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引进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50家,培育8-1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培育家中小型创新企业,建成5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工业智联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单位用地税收产出万元/亩。

三,使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设人工智能新城。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形成3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区样板。

发展人工智能契合前述普华永道报告中的一个判断:人工智能创造的巨大商机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和新的运营模式来巩固。这段话说白了,就是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这个运营和巩固的载体就是马桥。

为什么是马桥

根据规划,试验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等级高、体系全,需要能够容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载体,这个载体天然地对所在区域的制造业基础、土地储备提出较高要求。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市区内已鲜有成片的、能够进行大面积整体开发的区域,市区空间也难以构建体系健全、功能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而马桥拥有上海为数不多的连片工业用地。

试验区位于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形布局,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现已成为上海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试验区面积约15.7平方公理,南部产业创新发展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将通过高标准项目准入和存量资源转型,孵化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承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北部应用综合实践区规划面积4.9平方千米,是AI场景应用高地,完美结合“应用、研发、制造”三大支点,为创新试验区中复合型产业、居住、生活、体验等功能提供了必要空间。

发展产业是重头戏,试验区本身有相当深厚的产业积淀,由于其位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毗邻上海交大、华师大、闵行开发区、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马桥区域内汇集了上海航天、上海电气、中国船舶、中航工业等众多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

所以试验区的招商计划引入优秀企业,再辅以试验区内传统制造企业的智慧化转型。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

闵行区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备支撑试验区的产业基础,已聚集超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服务、生物识别等基础领域已有10余家,机器学习、视频/图像/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领域已有近20家。

试验区的“十四五”规划中的第一步,目前用主要精力用来推动的部分,是推动和集聚两大主导产业:先行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目前重点项目是确保达闼科技、紫光云、福洛德、科大讯飞等重大产业项目早日“落地生根”。

同时围绕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深度招商,到年力争产值突破亿元,年产值突破亿元,年形成千亿产业规模。

达闼科技是试验区内重点引进的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创立于年,侧重于云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医疗、教育、地产、零售、智慧城市等行业提供云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安全云网产品和服务。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年3月31日开工,一期面积亩,计容面积32.4万方,投资35.6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百亿产值。

云计算做为另一个核心产业,试验区内代表项目包括紫光上海芯云中心、上海电气IDC项目。其中紫光上海芯云中心占地约亩,总投资50亿元,重点打造以云计算为核心,AI产业基地为载体和芯片设计产业互联网为平台的区域主导产业引领性项目。上海电气集团IDC项目由数据港公司负责运行,主要是定制化数据中心,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客户及云计算巨头提供重点服务。

年内,福洛德项目已获得加拿大KTR在中国的传动技术独家授权,填补双态逻辑变速器国产空白,未来年产值约25亿元;鑫创科技项目总投资20亿元,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与爱尔兰国家数字研究中心搭建上海智能健康创新中心;联东U谷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载体;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占地61亩,总投资5亿元,打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生态链。

规划中的第二步是推动城市建设。试验区地处马桥镇,是闵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段之一。因此,试验区在建设之初就计划“环境立区”、“生态立区”。在土地规划调整方面,传统制造业转型,主要是推动部分国企搬迁,为试验区载体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应用综合实践区拟出让土地面积约84公顷,产业创新发展区未来可利用增量空间约84.5公顷。

最后一点,也是试验区的一大亮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应用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将马桥诸多高端社区建设为智慧新城是试验区的重头戏。通过智能产业发展,以及对人工智能文化的提炼和衍生,从智能制造转向人工智能的文化体验、智能场景应用等方向延伸产业链进产业园区、文化街区和创意社区三区合一,构建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生态。

其实早在年5月22日,闵行区与北京联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马桥镇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的规划,就有在产业基础上发展智慧新城的意图。

这种产业和智慧新城并举的意图从试验区的地块划分看得更为清晰,试验区被一分为二,一半是产业创新发展区,包括马桥产业园、闵开发西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半为应用综合实践区,包括养云安缦、联仲商办,周边有旗忠高尔夫球场、旗忠网球中心、上海绿城玫瑰园、中房森林别墅、长岛森林别墅等。

应用综合实践区将为产业区入驻的企业提供实用场景的支撑,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服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公司CFO周彧超表示,高仙之所以入驻试验区,这个智慧新城起了重要作用。

周彧超表示,高仙机器人已经参与了智慧小镇的初期规划,智慧小镇的建设最好从白纸开始,尤其车路协同、路网规划、智慧楼宇的设计等。

年试验区要启动占地1亩的中心绿地公园、10条市政道路和40万平方米综合配套项目建设。

急不来的试验田

不管试验区着眼多么长远,作为一个公司化运营的试验区,追求产值和税收是绕不开的任务。

目前园区内规模企业是发那科、ABB等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欧美企业,国内企业基本聚焦于服务机器人,几乎都在培育期。工业机器人对于硬件技术和控制软件有较高要求,服务机器则更倚重与应用场景的数据。

达闼科技副总裁、闵闼智能总经理孔兵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和服务机器人企业擅长的领域不同,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机器人运行的精度、速度以及对工艺的理解与软件的应用有深厚的积累。但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并不熟悉。不过二者在各自的市场都有巨大需求。

周彧超表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外企具有巨大优势,由于精密基础零部件与机加工技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国内企业很难追赶。不过相对于近乎传统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来说,更为灵活的国内企业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周彧超分析道,人工智能具有20年前的互联网、10年前的智能手机这种颠覆力,但是这些年由于5G网络没有普及,机器的视听功能尚未具备,相关硬件零件太贵,如传感器,激光雷达这些核心零部件单价高达四五万元,使得很多应用都没法实现。以全场景移动技术为例,早在8年已经有重磅论文公开发表,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个技术,自编软件配备小型激光头,做出简单的移动机器人应用,但限于软硬件的成本等因素,一直无法规模化商业应用。随着核心部件单价降到目前三四千元,应用数据、图像识别与语音分析技术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达到或跨过量产化的门槛,服务机器人将最先在清洁与物流配送板块崛起。

以高仙机器人为例,该公司从年进入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前五年做技术和数据积累。年营收0万元,年营收0万元,年营收1.5亿元,年预计营收3亿元。

目前服务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也很快,据孔兵介绍,达闼的拳头产品柔性关节器集成了电机、减速机、驱动、检测器等。一般工业机器人的只需要几个自由度。而这个产品已用在达闼的gingerXR1人形机器人上,它的自由度达到了34个,可以自由控制手指关节,也可以用在机器狗、无人驾驶等方面。不过,试验区作为新开发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区建设方面自然会面临不少难题。

在空间上,试验区距离市区较远,目前各种配套还在建设中,尤其还未通地铁。在引入高端人才和头部企业时,面临兄弟园区的竞争,加之创新试验区内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人工智能企业占比偏低,与张江、临港、徐汇等区域相比,在高新产业支撑、高端人才储备、科创资源积淀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由于上述原因,试验区与国内人工智能某头部工作室失之交臂。

此外试验区地块涉及马桥建设、马桥镇、莘庄工业区、闵开发、江川路街道等多个主体,试验区要花费很大精力在各单位之间协同与沟通。

不过好在人工智能是朝阳产业,孔兵称,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如商场、政府机关、写字楼、餐厅、家庭,未来市场容量非常巨大。

周彧超表示,试验区的服务机器人产业经过5到7年培育可以达到收获期,相信未来10到20年马桥将出现规模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

马桥AI创新区:产业化空间较大,重点集聚经济效益突出、规模大的成果转化类项目,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一、园区特征

马桥AI创新区位于闵行西南,紧邻松江,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是26个特色园区中区域面积最大的园区。园区已纳入全市“3+5+X”重点转型区域,是全市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先行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精致化生活”,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未来城市新样板。

二、发展优势

一是产业化发展空间较大。上海土地稀缺,市区内已鲜有成片的、能够进行大面积整体开发的区域。马桥AI创新区拥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成片土地资源,布局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综合实践区两大发展空间,包含商业、办公、住宅、教育、医疗、养老、绿化等多类型土地。丰富的空间资源能够确保园区吸引规模巨大的AI产业化项目,有利于形成完整的AI应用场景和健全的AI产业生态圈。

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发展格局。一方面,马桥AI创新区能够与闵开发、紫竹园区形成闵行南部人工智能发展带,紫竹园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研发,闵开发着重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马桥AI创新区侧重于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马桥AI创新区与徐汇滨江能够形成“研发+转化”的发展格局,共同支撑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型布局的左路区域发展。徐汇滨江人工智能研发功能强化,但产业转化所需的制造业用地缺乏;马桥AI创新区能够提供广阔的制造业用地。

三是区位与交通较好。园区位于闵行南部,交通网络发达。市内交通已有轻轨5号线连接城区,地铁23号线、轨交嘉闵线规划入园,30分钟内可达虹桥、浦东两大交通枢纽。市际交通经沈海、沪昆、沪金等高速公路与嘉兴、湖州、吴江等城市形成一小时都市圈。

四是生态宜居环境优越。园区内文化、体育、商业、教育、卫生配套设施齐全,品质较高。拥有旗忠网球中心、旗忠花园高尔夫球场、养云安缦酒店、德威国际学校、德闳双语学校等高端服务设施,可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园区开发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马桥AI创新区整体上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仍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房屋需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BT模式结束和政府隐形债务严控的背景下,园区主要依托财政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建设速度相对较慢。此外,园区地块涉及开发公司、马桥镇、闵开发、江川路街道等多个主体,统筹推进与协同机制还有待加强。

二是产业创新发展要素积淀相对薄弱。园区内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人工智能企业占比偏低,与张江、临港、徐汇等区域相比,在高新产业支撑、高端人才储备、科创资源积淀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企业招商以及原有产业转型压力较大。

三是园区配套稍显不足。一方面,园区土地性质以工业用地为主,商务和居住各类配套较为不足。另一方面,园区内部“小交通”不够便利,整体区域欠缺南北向贯通道路。

四、未来发展建议

为打造“高成长、强引领、全要素的人工智能特色生态区”,形成“东西协同、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打响人工智能马桥品牌,未来园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进一步增强园区开发建设能级。在闵行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力争获得更多的区级财政支持,整合更多的区级开发资源,同时探索与市级开发主体合作开发的模式。优化统筹建设管理和统筹招商引资机制,组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管委会,探索“管委会+公司”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管理与运营效率。

二是聚焦特色领域示范引领,与周边园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结合马桥发展优势和周边产业基础,重点集聚经济效益突出、规模巨大的成果转化类项目,以产业转化类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三是精准构建共享便捷生活服务圈,全方位打造园区内部智能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园区学校、医院、社区中心、文体娱乐、生态公园、商业贸易、交通站点等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建设“智慧路段+智慧路面+智慧路口”三位一体的全息感知道路,打造具备智能信号灯、智能路牌、智能公车站、智能停车场、定制公交等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服务体系。

[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崔园园、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7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