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B)。A.企业B.国家C.家庭D.社会团体与组织
2.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是(B)。
A.海上灯塔B.造纸厂排放污水C.企业对资源的配置D.义务教育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作为最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国债收入D.其他收入
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B)。
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5.国债的最基本的功能是(A)。
A.弥补财政赤字B.筹集建设资金C.调节货币流通D.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6.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A)。
A.预算的形式B.预算的分级管理C.预算内容的分合关系D.预算的组成环节
7.以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为依据对国家预算进行分类,国家预算可分为(AB)。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8.整个税收征管过程的核心环节是(C)。
A.税务登记B.纳税申报C.税款征收D.税务检查
9.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C)。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率D.纳税期限
10.整个税收征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D)。
A.税务登记B.纳税申报C.税款征收D.税务检查
11.依据消费税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中应缴纳消费税的是(A)。
A.进口卷烟B.批发服装C.零售化妆品D.零售白酒
12.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运行模式是(D)。
A.全部为社会统筹B.社会统筹,企业分管C.全部为个人账户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
13.具有财政补贴性质的退税形式有(B)。
A.多征退税B.再投资退税C.误征退税D.提取代征手续费退税
14.关于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A.购买性支出对企业预算约束较强B.转移性支出对企业的效益约束较强
C.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生产D.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
15.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此种预算称为(A)。
A.增量预算B.复式预算C.单式预算D.零基预算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是(C)。
A.基本建设支出B.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D.国防支出
17.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B )。
A.存款 B.国债 C.税收 D.罚款
18.我国的预算体系由几级预算组成(D)。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
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19.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B)。
A.10%B.15%C.20%D.25%
20.根据消费税有关规定,下列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不缴纳消费税的是(B)。
A.炼油厂用于本企业基建部门车辆的自产汽油B.卷烟厂用于生产卷烟的自制烟丝
C.日化用于赠送客户样品的自产化妆品D.汽车厂用于管理部门的自产汽车
21.关税是对(C)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B.出口C.进出D.流入
2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ABC)。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不可分割性D.排他性
23.财政用于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属于(B)。
A.补偿性支出B.购买性支出C.转移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
24.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应由(D)承担。
A.农民自身B.商业银行C.社会力量D.国家财政
25.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D)。
A.设立偿债基金B.依靠财政盈余C.通过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
26.按预算的编制方法的不同,国家预算可分为(AB)。
A.零基预算B.增量预算C.复式预算D.单式预算
27.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
28.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税主体,包括(ABC)。
A.国家税务局 B.海关C.地方税务局D.代扣代缴单位
29.市场失灵的表现有(ABCD)。
A.公共产品B.外部效应C.信息不充分D.自然垄断
30.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运行模式是(D)。
A.全部为社会统筹B.社会统筹,企业分管
C.全部为个人账户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31.下列关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支出应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B.公共卫生支出应由政府财政承担
C.应用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政府财政提供D.我国现行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法为全额管理
32.国债的担保物是(B)。
A.国库B.政府信誉C.国家储备D.国家财政
33.外在时滞主要包括(BC)。
A.决策时滞B.执行时滞C.效果时滞D.认识时滞
3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有(AD)。
A.国内消费税B.个人所得税C.营业税D.关税
35.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主要有( ABCD)。
A.行政国防支出B.科教文卫支出C.基础产业投资支出D.农业投资支出
36.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方法( AB )。
A.绝对规模 B.相对规模 C.数量规模 D.质量规模
37.国债的发行价格包括(ABC)。
A.平价发行B.溢价发行C.折价发行D.议价发行
38.下列支出中,属于特殊利益支出的有(BD)。
A.国防支出B.教育支出C.司法支出D.医疗卫生支出E.行政支出
39.我国国债的功能包括(ADE)。
A.筹集建设资金B.调节收入分配C.调节国际收支D.弥补财政赤字E.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40.目前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有(ABCDE)。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E.年度性
41.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
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二、判断题
1.(错)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下,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错)通常在经济衰退阶段,转移性支出会自动降低。
3.(对)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政府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4.(错)财政收入规模与财政支出规模密切相关,但在变化趋势上一般不具有一致性。
5.(错)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发行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
6.(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必须按法定财政年度编制,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7.(错)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设定为谋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
8.(错)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税制应该符合的两大原则是公平与节约原则。
9.(对)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与之相互配合的复合式税制体系。
10.(对)我国目前增值税采用的是价外计税的办法。
11.(错)税负不变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12.(错)政府采购行为的目的是使盈利最大化。
13.(错)招标性采购,亦称非竞争性招标采购,是国际竞争招标采购、国内竞争招标采购的总称,它是政府采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14.(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财政收入主要是为满足全社会生产建设资金需要。
15.(错)国际上公认控制线是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为8%~10%。15-20
16.(错)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预算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7.(对)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两种主要形式。
18.(错)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
19.(错)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20.(对)年,我国增值税由过去的生产型变为消费型。
21.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政治条件。(×)
22.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目的在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23.税收转嫁是纳税人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应纳税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24.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不得从新货物销售额中减除收购旧货物的款额。(√)
25.生产环节销售的普通护肤护发品应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26.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公共产品。(√)
27.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8.国债负担率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债务式财政收入的依赖程度。(×)
29.凡是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都属于征收增值税的货物的范畴。(√)
30.为了鼓励购货方及早偿还货款,而给予购货方的货款折扣可以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
31.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是出口货物的实际增值税征税额与退税计税依据的比例。(×)
32.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业务招待费可以如实扣除,不需要调整。(×)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即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2.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文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4.市场失灵:市场本身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组成。
6.内在稳定器: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而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
三、简答题
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内容和实现手段。
含义: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在国民收入中分配中,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克服市场机制缺陷造成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以及按劳分配不能完全保证实现的财富分配不公,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2分)
内容: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1分)
(2)调节居民收入水平(1分)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1分)
(2)规范工资制度(1分)
(3)加强税收调节(1分)
(4)扩大转移性支出(1分)
2.简述财政收入形式的具体划分。
(1)税收收入(1分)
(2)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分)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分)
(4)转移性收入(1分)
(5)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专项收入(2分)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商品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分)
(2)市场结构(1分)
(3)课税制度,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分)
(4)企业决策者市场价值判断及行为观念(1分)
4.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1)税负前转(1分)
(2)税负后转(1分)
(3)税负消转(1分)
(4)税负辗转(1分)
(5)税负叠转(1分)
(6)和税收资本化(1分)
5.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6)盈亏相抵
(2)纳税扣除(7)加速折旧
(3)税收抵免(8)退税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少答一个扣1分)
6.一国税制结构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1)生产力发展水平(1分)
(2)经济结构(1分)
(3)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图(1分)
(4)税收征管水平(1分)
(5)历史原因(1分)
(6)国际影响(1分)
7.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1)公共产品(1分)
(2)外部效应(1分)
(3)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1分)
(4)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1分)
(5)收入分配不公平(1分)
(6)宏观经济不稳定(1分)
8.我国财政支出的范围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范围:
(1)维护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1分)
(2)用于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支出。(1分)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投资。(1分)
因素:
(1)经济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1分)
(2)政治性因素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1分)
(3)社会性因素。(1分)
9.简述消费税的特点。
(1)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1分)
(2)征收方法具有多样性(1分)
(3)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1分)
(4)平均税率水平比较高且税负差异大(1分)
(5)属于价内税且具有转嫁性(1分)
(6)一般没有减免税规定(1分)
10.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何不同?(5分)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1.5分)
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此时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此时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是软约束。购买性支出对微观主体的约束是硬约束,转移性支出对微观主体的约束是软约束
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0.5分)
1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是什么?(6分)
(1)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1分)
(2)财政手段:
1确定财政收支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1分)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分)
3通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确保国家的重点建设(1分)
4鼓励并调节民间投资(1分)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1分)
12.分析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有哪些不同?
1资金来源及性质不同(1分)
2目的动机不同(1分)
3公开程度不同(1分)
4操作要求不同(1分)
5经济影响不同(1分)
13.国债的金融特征及国债的功能
国债的金融特征:(1)安全性高
(2)流通性强
(3)收益稳定
(4)免税待遇
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14.简述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预算管理主体和层次的规定
(2)国家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3)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四、计算题
1.福泽百货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5月发生下列购销业务:
(1)销售A型空调机台,每台元零售价;
(2)销售空调机20台,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00元;
(3)购进B型空调机10台,价款000元,获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4)购进电冰箱台,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元,但货款未付。
计算该百货商场当月应纳的增值税。
1.销项税额=×/(1+17%)×17%+00×17%=.32元
进项税额=000×17%+×17%=元
应纳税额=.32-=.32元
2.年5月彭工程师收入如下:当月工资收入元;为某单位设计图纸获得报酬00元;在报社发表文章,获得稿酬元,出版书籍一部,获得稿酬元;购买福利彩票,获得奖金00元,计算该工程师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0%-=元
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00×(1-20%)×20%=3元
文章的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20%×(1-30%)=元
书籍的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1-20%)×20%×(1-30%)=元
偶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00×20%=0元
本月合计纳税=+3+++0=元
3..年5月贾工程师收入如下:当月工资收入元,为某单位设计图纸获得报酬元,在报社发表文章,获得稿酬元,出版书籍一部,获得稿酬0元,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活动,获得奖金0元,计算该工程师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1-20%)×20%=元
文章的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20%×(1-30%)=元
书籍的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0×(1-20%)×20%×(1-30%)=元
偶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0×20%=元
本月合计纳税=++++=元
4.中国公民王某年12月取得收入情况如下:
(1)12月取得月工资元,季度奖金0元。
(2)12月为国内某大学讲座取得收入元。
(3)12月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取得稿酬0元,从中拿出00元通过国家机关捐给灾区。
(4)12月将自己研制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使用权提供给甲企业,取得技术转让收入为元
(5)12月份获全年一次性奖金10元。
计算王某上述所得在中国境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8分)
解:(1)工资薪金所得纳税:(+0-)×10%-=元(1分)
(2)劳务所得纳税:×(1—20%)×20%=元(1分)
(3)稿酬所得纳税:捐赠限额0×(1—20%)×30%=7元(2分)
{0×(1—20%)—7}×20%×(1—30%)=元
(4)特许权使用费纳税:(-)×20%=元(1分)
(5)年终奖纳税:10/12=010×3%=元(2分)
应纳个税的和++++=元(1分)
5.某研究所研究员陈先生年12月收入情况如下:
(1)研究所6月支付其工资元,该月奖金0元;
(2)将自己研制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使用权提供给甲企业,取得技术转让收入为元
(3)与某大学王教授合著一本专业著作,取得稿酬收入00元,其中,陈先生分得稿酬10元,并拿出元通过县教育局捐赠给当地一所中学;
(4)12月份为某集团公司做专题讲座4次,每次0元;
(5)12月份获全年一次性奖金1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项计算陈先生12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分)
解:(1)工资薪金所得纳税:(+0-)×10%-=元(1分)
(2)特许权使用费纳税:(-)×20%=元(1分)
(3)稿酬所得纳税:捐赠限额10×(1—20%)×30%=元
{10×(1—20%)—}×20%×(1—30%)=.8元(2分)
(4)劳务所得纳税:0×(1—20%)×20%=元(1分)
(5)年终奖纳税:1/12=11671×3%=元(2分)
应纳个税的和++.8++=.8元(1分)
6.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年5月份的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产品给某商场,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万元。
(2)销售乙产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价款万元。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发给职工,作为端午节福利,成本价为10万元,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万元,进项税额万元
(5)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价款万元,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1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计算该企业年5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销项税额=/(1+17%)×17%+×17%+10×(1+10%)×17%=.37万元
进项税额=+×13%×(1-10%)=.4万元
应纳税额=.37-.4=88.97万元(2分)
7.某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5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l)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万元;另外,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甲产品的包装费收入11.7万元;
(2)销售乙产品给消费者,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58.5万元;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该企业的基建工程,成本价为6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60万元,农产品已验收入库。
(5)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要求:计算该企业年5月应纳增值税税额。(8分)
解;(1)销售甲产品的销项税额
×17%﹢11.7÷(1﹢17%)×17%=30.6﹢1.7=32.3万元(2分)
(2)销售乙产品的销项税额
58.5÷(1﹢17%)×17%=8.5万元(1分)
(3)自用新产品的销项税额
60×(1﹢10%)×17%=11.22万元(2分)
(4)外购农产品的进项税
60×13%×(1-20%)=6.24万元(2分)
(5)5月该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
32.3﹢8.5﹢11.22-6.24=45.78万元(1分)
8.某居民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空调,年度销售空调取得不含税收入0万元,销售成本3万元;出租设备取得租金收入万元;实现的会计利润万元。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如下: (1)销售费用万元,其中广告费万元; (2)管理费用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90万元; (3)财务费用80万元,其中含向非金融企业借款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40万元(当年金融企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8%); (4)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合理实发工资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6万元、职工福利费86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 (5)营业外支出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的捐款万元。 计算:用间接法计算该企业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8分)
解(1)广告费扣除限额:(0+)×15%=1万元,需要调增-1=万元(1分)
(2)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90×60%=54万元;8×5‰=41.5需要调增90-41.5=48.5万元(1分)
(3)利息扣除限额:×5.8%=29万元需要调增40-29=11万元(1分)
(4)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10.8万元需要调增16-10.8=5.2万元(1分)
职工福利扣除限额:×14%=75.6万元需要调增86-75.6=10.4万元(1分)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5%=13.5万元需要调增18-13.5=4.5万元(1分)
(5)捐款扣除限额:×12%=.2万元需要调增-.2=46.8万元(1分)
(6)企业应纳所得税额=(++48.5+11+5.2+10.4+4.5+46.8)×25%=.35万元(1分)
9.某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电冰箱,年度销售电冰箱取得不含税收入4万元,与电冰箱配比的销售成本万元;出租设备取得租金收入万元;实现的会计利润.38万元。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如下: (1)销售费用万元,其中广告费万元; (2)管理费用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45万元; (3)财务费用40万元,其中含向非金融企业借款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20万元(当年金融企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8%); (4)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合理实发工资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7.5万元、职工福利费4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9万元; (5)营业外支出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的捐款75万元。
计算:用间接法计算该企业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8分)
解(1)广告费用扣除限额=(4+)×15%=(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1分)
(2)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45×60%=27(万元)(4+)×5‰=22(万元)
二者取其小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22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5-22=23(万元)(1分)
(3)允许扣除的利息限额=×5.8%=14.5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20-×5.8%=5.5(万元)(1分)
(4)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5.4(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7.5-5.4=2.1(万元)(1分)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14%=37.8(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1-37.8=3.2(万元)(1分)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5%=6.75(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6.75=2.25(万元)(1分)
(5)公益性捐赠的扣除限额==.38×12%=50.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75-50.=24.(万元)(1分)
(6)年企业应纳所得税额=(.38+40+23+5.5+2.1+3.2+2.25+24.)×25%=.(万元)(1分)
10.某食品加工厂(一般纳税人)年8月份发生以下几笔经营业务:
(1)销售给某商场副食品一批,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份,注明不含税价款6元;
(2)销售给某连锁超市速冻食品一批,不含税价款2元,另外,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包装费收入元;
(3)从某农业生产者处收购花生一批,开具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价格为0元,货物验收入库;
(4)从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购进检测设备一台,支付不含税价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5)参加商品交易会赞助产品一批,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共0元。
要求:计算该食品加工厂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8分)
解:(1)销售副食产品的销项税额
6×17%=10元(1分)
(2)销售速冻食品产品的销项税额
2×17%+÷(1﹢17%)×17%=4+=4元(2分)
(3)赞助产品视同销售的销项税额
0×17%=1元(1分)
(4)外购农产品的进项税
0×13%=6元(2分)
(5)外购设备的进项税
00×17%=元(1分)
(5)8月该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
10+4+1-6-=元(1分)
五、案例题
1.某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问题:
1.案例中电视机厂的宣传单说法是否正确?(2分)
2.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别和联系保何在?试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4分)
3.税负转嫁的形式有哪些?(2分)
(1)说法错误,电视机厂是纳税人,购买电视机的消费者是负税人。(2分)
(2)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这两者当税负不能转嫁的时候,两者是一致的,当税负可以转嫁的时候,两者不一致,实例是:生产烟酒的厂家是消费税的纳税人,但购买烟酒的消费者是负税人。(4分)
(3)税负转嫁的形式有前传,后传,混转,税收资本化(2分)
2.
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目前我国收入调节的取向决不能“杀富”,“杀富”是不能济贫的,我们只能采取促富的政策。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穷人太多且太穷,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穷人太穷,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穷人连最低社会保障都不能得到,使得我国贫富差距显得更大,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隐患。分化主要是在初次分配阶段形成的。“治贫”的税收政策,首先是一方面运用税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机制,以保障低收入者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必要的生存条件,这是治贫的基础,社会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税费改革,切实降低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税费负担,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但是,税收不是万能的,值得指出的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治贫”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
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促富治贫的根本目的在于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然而现在舆论普遍认为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这是不对的。对高收入的调节所得税的累进税率有其很大的局限性,累进税率征收原则是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实质上它是对勤劳的征税,对人们的勤劳、对生产发展、对经济有负面影响,是不能滥用的。只有教育,只有给穷人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给穷人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高等教育的机会,穷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这是发达国家注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治贫的重要手段,也是西方税务专家普遍推崇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问题:
1.教育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2分)
2.主要立足财政角度,你认为除了教育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缩小贫富差距?(3分)
3.财政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履行的是哪个职能,该項职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分)
(1)只有教育,只有给穷人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给穷人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高等教育的机会,穷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2分)
(2)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补贴,给低收入者培训(3分)
(3)政府履行的是收入分配职能,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3分)
六、论述题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1)二者的业务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不同;(2分)
(2)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除另有规定外必须使用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2分)
(3)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从销售方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可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小规模纳税人则不论其是否从销售方取得专用发票,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2分)
(4)一般纳税人适用于17%或13%的税率纳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于3%的征收率纳税(2分)
(5)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2分)
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销售额×征收率”。(2分)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及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1.税收(1.5分)
税收作为调节手段,一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这些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的确定、税种的选择、税负的分配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2.财政支出(1.5分)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将直接影响个人收入的增减和社会总消费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增减。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政府购买乘数的大小。可见,购买性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是实现反经济周期的手段之一。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财政补贴等费用的支付。
3.公债(1.5分)
国债的作用主要通过国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等综合体现出来,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国债规模,选择购买对象,区分国债偿还期限,制定不同国债利率等来实现财政的目标。
4.财政预算(1.5分)
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反映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和收支差额上。赤字预算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可以对总需求的增长起到刺激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效应
1.“内在稳定器”效应(1.5分)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而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
2.乘数效应(1.5分)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第二,税收乘数效应。第三,预算平衡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3.奖抑效应(1.5分)
奖抑效应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者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影响。
4.货币效应(1.5分)
一方面,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表现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的一部分社会货币购买力,从而对货币流通形成直接影响,产生货币效应;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主要体现在公债上,公债政策的货币效应又取决于公债认购的对象和资金来源。
三、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哪些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税收理论上来讲,应该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不改变纳税人在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方面的经济决策。(2分)
1.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2.5分)
(1)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
从其收入效应看,由于征税使劳动者劳动收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个人不得不增加劳动投入,以此来弥补由于征税而损失的个人收入。
(2)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
从其替代效应看,政府对个人的征税不仅使劳动者劳动收入减少,个人将以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与未征税时相同的劳动收入。
2.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2.5分)
(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如果仅对个人现实收入征税,对储蓄利息收入不征税,则由于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又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是固定不变的假设前提,纳税人等比例的减少现实的消费与储蓄,从而降低个人的储蓄水平。
(2)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在对利息收入课税的情况下,税收降低了储蓄的收益水平,使储蓄相对于现实消费的“相对价格”提高。
3.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2.5分)
(1)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
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实际上与税收对储蓄的影响恰恰相反,即增加储蓄的效应就是减少消费的效应;减少储蓄的效应就是增加消费的效应。
(2)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的。会改变这种商品与未被课税商品的比价关系,从而造成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对已税商品的购买,相应增加对未被课税商品的购买量。
4.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2.5分)
(1)税收对投资总量的影响
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收益,降低了投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抑制了其进一步投资的意愿,从总体上讲,最终就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额。
(2)税收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如果政府对不同的投资项目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那么,税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水平,而且会影响其投资方向。引起投资结构、投资方向变化的税收政策可以体现为征税模式、税率的调整;也可以体现为征税依据、税收优惠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