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古镇、老街、小巷,尤其是对江南的古镇、老街、小巷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江南太过诗意,又或许仅仅是因为我心中那个江南梦吧!我心中的江南,是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也是韦庄描绘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那份惬意……
除过苏州和杭州,作为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无锡,江南味道也很浓郁。太湖之滨赏湖光山色,大运河畔揽江南胜景,水弄堂里看炊烟袅袅,老巷子间寻地道小吃,或者是只需徜徉在古镇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不经意间,就被这座城市的诗情画意包围了。
到无锡旅游的时候,南长街本不在我的计划范围之内。在当地一个小姐姐的推荐下到南长街去打卡,却不曾想被一河之隔的南下塘俘获了我的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将无锡南长街和南下塘分列左右,河西是南长街,河东为南下塘。与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南长街相比,南下塘则显得十分冷清。
我是从清名桥走进南下塘的。始建于明代的清名桥,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了。桥身被岁月斑驳了颜色,在运河里倒映出古老而沧桑的身影。桥栏上的雕饰需极力留心观察方能看到,又或许,匆匆而过的行人根本无暇驻足去观赏桥上的雕饰。桥上的人来来往往,桥下的水悠悠流淌,桥两岸白墙黛瓦的建筑也被时光亲吻过,在红灯笼的映衬下愈显古色古香,比江南水乡更具韵味。目光流转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现无疑。
走下清名桥,南长街喧闹的声音霎时就消失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南下塘宁静甚至有些落寞的氛围。南下塘的巷子很窄,仅有三四米宽,最宽处也不过六七米。南下塘的巷子很短,整条街不过千米长。然而,这条既不算宽也不算长甚至看起来有些不起眼的巷子,却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徜徉在南下塘,与古朴的气息撞了满怀。巷子里的明清古建筑在眼前铺展开来,凋敝的墙壁以及古老的门窗无不诉说着旧时记忆。年代感十足的古民居里时不时还会走出几个原住民,或是提着东西急忙忙地路过,或者是牵着孙子孙女的手缓缓走过,或是热情的和邻居打个招呼……我被这生活气息感染着。街角的咖啡馆里飘来浓郁的香气,我逃也似的钻进巷子深处。抬头见,瞥见巷子深处的袅袅炊烟,心头猛的一热,这久违的烟火气啊!
我想,正是由于这生活气和烟火气,南下塘才更加鲜活吧~不知何时天空落起了小雨,细细密密的雨不一会儿就打湿了屋檐,打湿了石板路。雨滴滴答答跌入河里,河面上一层一层的涟漪像极了忧伤而明媚的心情。在这样的场景里,可以放纵自己小矫情一下,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烟雨江南就是这样多情,你瞧,它是多么容易勾起你的愁思啊!
有了雨的点缀,似水般灵秀、如少女温柔的南下塘,更平添了一份诗意。你看,寂寥的南下塘像不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你猜,在南下塘能不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我不去期待,也不去幻想,撑起一把油纸伞,我自己仿佛就成了戴望舒笔下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独自彷徨在静寂的巷子里,这条短短的弄堂仿佛也变得悠长了起来……
千年古运河,百年水弄堂,它们凝聚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映照着城市的民俗与风貌。走完南下塘,发现“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果真是名副其实。与此同时也不禁感慨,曾经米市、烧窑业、丝厂、船码头、戏院、饭店等云集的南下塘,如今冷冷清清,免费开放却少有人去。
离开南下塘的时候,我回首张望,透过南下塘的旧时光,我看到了无锡历史上南下塘那些闪闪发光的岁月。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