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的油纸伞作坊到融合文化、旅游、农业为一体的阳光助残就业产业基地,不仅是黄坑乡搭台让特色产业唱主角的结果,更得益于平台聚合产业链的打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早在多年前,黄坑乡胡氏一族凭借手工油纸伞开基立业,闻名县域内外:“左安猪仔,黄坑伞,大汾妹子不用拣!”及至上世纪60年代,乡里建起了黄坑油纸伞厂,成为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时代浪潮,油纸伞逐渐被钢布伞取代,工厂被迫解散,不少匠人纷纷改行自谋出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乡重建油纸伞厂,由第二十四代传人胡承桢任技术厂长,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但因纯手工制作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伞厂只勉强维持了两年。
胡承桢的儿子胡海华从小跟在身边学做油纸伞,耳濡目染的。胡海华在伞厂里担任过技术员,工厂解散后,窥见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商机,转而和妻子到井冈山从事售卖工艺品的生意。为了丰富产品类型,也因为父亲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开始附带着售卖油纸伞。
年,胡承桢因病离世。秉承父亲的遗志,胡海华接过了第二十五代传人的担子,在井冈山开起了一家小店,胡海华就在店里现做现卖油纸伞,赢得不少顾客青睐。
乡党委政府不仅经常帮着拓宽销路,还提供场地与资金支持,建成集加工制作、观摩、销售为一体的油纸伞加工作坊,包括平方米油纸伞展厅和平方米的传统手工业加工基地,为胡海华从政策引领、资金扶助、销售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油纸伞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毛竹。该乡龙口村、大沙村、昆岗村、太坪村新建毛竹生产基地亩。
年,油纸伞作坊被残联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业产业基地,黄坑油纸伞被吉安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胡海华本人也获评“遂川县技能大师”、首届“井冈山工匠”。
如今,油纸伞作坊升级为阳光助残就业产业基地,吸纳龙口村和周边村残疾人及其家属和贫困户加入组建遂川县黄坑康铭农村民间油纸伞工艺专业合作社,直接安置、辐射带动龙口村及周边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21户创业就业,进一步推动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激发基层残联活力。
冬日暖阳下,油纸伞文化主题墙刻画得栩栩如生,正如历久弥新的油纸伞重新散发出耀眼光芒。
文/李书哲、康晖
作者/来源:井冈山报融媒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