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
湿纸巾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垃圾分类到底有什么作用?
面对疑问三连,在新学期伊始,虹口区为青少年开展了精彩有趣的“生活垃圾分类”课程,跟随着老师的讲解一起在课堂中寻找答案吧~
虹口区分减联办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探索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设计成学校拓展型课程,向辖区内中小学提供菜单式服务。该课程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系统设计了适应中小学生的绿色文明美术课程、环保DIY手工课程、垃圾分类科普课程、绿色低碳互动课。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学校“温馨教室”“快乐活动日”“探究性课程”等课外活动相结合,展示垃圾分类的示范场景、科普知识、低碳生活方式,进行虹口区域内校园循环授课,向学生展现低碳生活理念,环保生活方式。
9月1日下午,“生活垃圾分类”拓展型课程如约走进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教师杨欣,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将“垃圾分类”这一生态环保理念根植于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中。
垃圾分类科普课程中,老师分别从上海市生活垃圾现状、垃圾分类的原则、垃圾分类的益处等方面为学生们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意义,让大家了解生活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等知识,并为学生们讲解环保酵素制作过程。
课上,老师也将垃圾分类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教室里坏掉的废旧荧光灯管中含有汞等化学成分,是垃圾分类中的“有害垃圾”,应统一投到校园中的有害垃圾桶中;老师使用过的粉笔,学生们用完后要扔掉的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和纸巾都属于“干垃圾”等,知识与实际结合,形成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
科普之余,老师还带领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趣味竞答,既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让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加深刻。“原来使用后的卫生纸不是可回收物而是属于干垃圾啊!”“无汞碱性电池可以投入到干垃圾中……”学生们纷纷感叹新的知识增加了。
为落实相关防疫工作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素质拓展课程进校园由线下课程改为视频录播课,在年9月至10月的两个月内,每周一至周四的15:30-17:30分之间,为虹口区辖区内27所中小学提供绿色文明主题系列视频课程。该系列视频课程旨在补充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资源空白,减轻教师开展相关课程活动的压力,并切实提升辖区内青少年的环保素养,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精彩的课程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