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中小学校内不设超市,孩子课后买水和

文|凝妈悟语

你还记得上学时学校的小卖部、小超市吗?我还清晰记得高中时代的小卖部。

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一个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确需设置的,不宜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这个通知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障孩子的饮食安全,但如果一刀切,所有学校都不设置小卖部是不合理的。

有很多朋友(大人、孩子)认为小卖部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和快乐,如果没有小卖部,体育课后去买个水、买个零食都不行了?难道课后饿了都不配吃个零食?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住校,食堂里的饭菜清汤寡水,小卖部里的食物就是我们最大的慰藉。

那是30年前,一份菜1毛5,满满一塑料袋,但里面绝大部分是水,有少量的菜叶,漂着一点油花。主食是馒头和包子,包子1毛5一个,里面的菜基本都是一个种类固定不变。

为了改善伙食,在回家周的时候,会在家里炒好咸菜和肉,带到学校,好的时候能吃两周。但是,一个月回家一次,剩余的两周只能在学校食堂吃。

油水少,能量消耗大,下课后会感觉特别饿,当然也是特别嘴馋,就到小卖部里买点食物塞牙缝。

一般会买两种食物,花生米和烤饼。花生米分两个口味,原味和五香。烤饼也是两种,咸的和甜的,现烤现吃,很安全。一般都是买3毛钱花生米,3毛钱的烤饼,吃完,感觉心情愉快,开始下阶段的努力学习。

现在想想,小卖部的样子,门庭落市的场景,食物在唇齿间留下的香味,印象还是那么深刻,记忆还是那么清晰。

后来看到一个心理学研究,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可能是这个原因,让我们对小卖部心怀感情吧。

现在学校的小卖部,卖的食物可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可乐、饼干、辣条等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物,正在悄悄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孩子酷爱吃零食,而影响正常饮食,危害孩子的健康,所以,需要治理。

但还是建议考虑一些实际情况,对于住校生来说,小卖部是一个有意义的、解决实际困难的存在。

孩子晚上6点左右吃晚饭,7点左右上晚自习,近10点下晚自习,3个小时的脑力劳动,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也很大,孩子会感觉饿,想吃东西,但是食堂已经关门买不到。

有人说,可以从家里多带一些,想法虽好,但并不现实。

有的学校两周回家一次,有的则一个月回家一次,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够那么长时间。开始还能应付,过上一周两周,弹尽粮绝,就需要额外购买。再说,宿舍空间也有限,食物也有效期,不能带太多吃的食物。

住校生不能随便出校门,如果学校没有小卖部,就只能饿着,忍耐着。如果有小卖部,孩子回宿舍路上顺便买上,将是莫大的安慰。

还有朋友提到体育课的问题,运动之后,出了很多汗,会口渴,需要喝水。如果学校没有直饮水,只有热水,需要等待凉下来才能喝,对孩子来说等待过于煎熬。如果有小卖部,可以直接买水喝,迅速解决问题,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除了饮食之外,孩子还有一些实际困难,也需要临时买一些东西。

比如,女孩子,可能突然需要卫生用品,如果买不到,会让她们非常痛苦和尴尬。有女孩就提到这个问题,是初一的时候,买不到,到处借都借不到,着急万分。

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像手纸没有了、牙膏没有了、牙刷坏了、下雨没有伞了等等,都需要及时处置。

如果没有小卖部,只能着急难受。如果有小卖部,这些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所以,小卖部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全部取消不太现实。就像通知中说的那样,要有一些规定,保障孩子的健康和权益。

第一,保证售卖的食物营养健康

限制食物的种类,像水、牛奶、面包、水果、坚果、果干、粗纤维食物等,能满足孩子的饥饿需求,又很健康。

像饮料、饼干、糖果、辣条、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冷冻甜品等,被列入垃圾食品名单的食品,不要售卖。

对货源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安全。食物的生产也需要获得食品安全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要查验其是否获得资质,并定期进行审查,证件是否过期,防止蒙混过关。有条件最好实地考察,看生产环境、人员卫生条件等是否满足要求,确保食物健康。

第二,要有孩子必须的生活用品

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提供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卫生巾、卫生纸、纸巾、牙膏牙刷牙杯、水杯、文具、雨伞等等。

应该还有很多必需品,可以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尽量考虑全面,让孩子在有需求时,能及时买到,可以安心学习。

第三,价格要合理,不能坐地起价

还有朋友说学校小卖部的商品价格偏高,所以家长有意见。这方面也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0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