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新冠病例后,北京再次出现本土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随后,北京的“菜篮子”“果盘子”——新发地批发市场检出新冠病毒,6月12日,新发地批发市场临时关闭。
6月13日,我去家附近一家生活超市发现,那里的蔬菜货架几近一空。听超市店员说,昨天下午蔬菜就被抢购完了。回到小区,和邻居们聊天我才知道,新发地市场检出病毒消息一公布,我们小区附近的4家不同规模的生活超市和果蔬店都被“抢购”一空。回到家拿出手机想去网上买点蔬菜,几家送货平台绿叶蔬菜也是“已下架”状态。
14日一大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去了趟超市,发现这里蔬菜架满满当当,价格也未见上涨。听导购介绍,今天凌晨,北京各大连锁超市的保供货物就已陆续运抵各门店,这批保供蔬菜和水果总量达到多吨,是日常供应量的三到四倍。接下来市里还将调集全国新鲜农产品通过建立“点对点”联系,不经新发地市场直接和各大商超与诸多菜市场对接以应对后续供应。
这波囤货如此集中地表现在蔬菜方面,主要是因为70%的北京蔬菜都来自新发地批发市场,市民们有的担心依赖的“新发地”进货断供,有的猜测蔬菜可能大幅涨价,还有的是因为“大家都买我也买点”的恐慌涟漪效应。每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哄抢囤货的现象都会不同程度出现,从盐到醋,从板蓝根到双黄连,从卫生纸到口罩。犹记今年春节期间,也曾出现过“囤菜潮”,有超市温馨提示:蔬菜不缺,但是你一抢就缺了。
当北京要求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我的朋友圈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今天所有外来人员都禁止进小区了,我们小区居民是不是也快不让出去了,这波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每天都有新增病例我感到很恐慌,得赶紧多囤点菜”,当天晚上这位行动派朋友发了她家的冰箱照片,整个大冰箱都塞满了,其中绿叶菜占了一半。18日晚上,我这位朋友再次更新她的朋友圈,“吴尊友专家说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可我的青菜才吃了2棵。”
其实,新的疫情之下,北京在物资供应方面早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机制:除了实行线下“点对点”补货机制确保不缺货、设置指定临时交易场地将原市场内交易的蔬菜转移至指定区域进行,还推出了“线上”渠道全力保障供给,并提前预判形势加大蔬果外埠进货量,全力践行“保供应、保质量、保价格”的“三保”服务承诺。此次北京面对新的疫情形势所采取的专业、及时、高效应对措施释放出强烈信号:囤菜,真没必要!
文/燕鸣工作室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