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奈特棋的出现
埃及地处撒哈拉沙漠东部边缘,常年气候炎热干燥,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却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伟大的农业文明。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古埃及发展出了先进的灌溉农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定期的农业耕种在为古埃及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的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大量闲暇的时光。在农闲季节,古埃及人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宗教祭祀和世俗娱乐活动,精神文明随之得到了发展。
桌面游戏作为世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前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了古埃及文明之中。
古埃及金字塔
早期赛奈特棋与非赛奈特棋其实是很难区分的,这是因为划分赛奈特棋盘的一大标准即参见棋盘格的数量,而保存至今的早期棋盘大多数都是残片,无法确定棋盘格数量。因此赛奈特棋究竟起源于何时,仍无从考证。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赛奈特棋完全形态的形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第1王朝第4位国王登统治时期。由于考古的偶然性,虽不能证明赛奈特棋即诞生于登统治时期,但至少可以证明,赛奈特棋在埃及的出现最迟不应晚于这一时期。
赛奈特棋的发展
赛奈特棋是经由古埃及早期,桌面游戏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至古王国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游戏体系。古王国初期的赛奈特棋盘,会在1号格中绘一颗星辰,象征着起点。在11号格和21号格中,分别绘上用于指示棋子前进方向的标记。
赛奈特棋
在27号格、29号格以及30号格分别用掷筹的支数表示“4”、“2”、“1”。但有些棋盘上并没有全部的三个数,有时会缺失一个或两个。其中一些是因为棋盘本身破损无法辨识格中内容,而另一些则是本身就未进行装饰。
这些数字是示意棋子距离走出棋盘的步数,当棋子停留在这些格中时,下一步必须掷出与格中所示相应的步数,棋子才能继续前行并走出棋盘。当一方玩家的所有棋子都顺利走出棋盘后,则该名玩家获得游戏的胜利。
从第5王朝开始,这5个棋盘格中的装饰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6号格开始出现意为“美好的”圣书字符。
赛奈特棋图片
27号格中的装饰内容不再是数字“4”而是变成了一把叉,表示“邪恶的”。皮乔内认为这两格演变成了游戏中的“奖励格”与“惩罚格”,当玩家的棋子停在相应的格中时,会被奖励多一次前进回合或被惩罚额外停留一回合。
赛奈特棋由贵族娱乐向平民阶层传播
第一中间期没有流传下来的赛奈特棋。这不难理解,在分裂战乱的时期,整个社会秩序的崩坏,生产力水平的倒退,人们不可能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娱乐和游戏。
到了中王国时期,随着社会形势逐步稳定,赛奈特棋又重新成为了古埃及人日常娱乐中的一部分。中王国时期被称为埃及的“民主”时期,由于经历过分裂之后,王室的神性和权威受到了挑战,平民阶层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古埃及人民
在此之前专属于王室贵族的娱乐活动的赛奈特棋,开始向平民阶层传播。因此相较于古王国,中王国时期的赛奈特棋存世数量有了大幅增加,形制也更为丰富,除了墓室壁画中常见的固定式棋盘,更多的出现了便携式的板式棋盘。
中王国时期的赛奈特棋主要由木材、石材、陶土等材料制作而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仍是石材。但由于使用阶层广泛,因此在制作工艺的区分度上更大。
例如:上层人士使用的赛奈特棋盘会选用象牙镶边,用名贵的颜料装饰,制作工艺上也会更为精细,而平民所使用的棋盘,则是由简单的线条勾勒或刻画而成,石材的打磨也十分的粗糙。
古埃及上层人士
第二中间期赛奈特棋的发展状况
第二中间期,古埃及再次进入混乱时期,甚至曾一度受到了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和统治。时代的特征也反映在了赛奈特棋身上。以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在下埃及希克索斯人统治区域,鲜有发现有赛奈特棋存在。作为外来民族的希克索斯人,可能对这种埃及本土的桌面游戏并不感兴趣。
相反的,南部的底比斯政权,作为本土埃及人建立地方政权,其统治区域内仍存在有赛奈特棋,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传世至今的赛奈特棋数量并不是很多,并且工艺水平也有所降低。
之前常见的用于制作棋盘的石灰岩和花岗岩,以及更为昂贵的木材、象牙等材料在这一时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材料是更为廉价且易于制作的砂岩。
赛奈特棋游戏
第17王朝后期,底比斯地区的赛奈特棋数量有所增加,但工艺仍然较为粗糙,基本上是对前朝赛奈特棋的简单仿制。
在南部布亨要塞地区,曾发现一块这一时期的板型砂岩赛奈特棋盘残片,棋盘格仅用粗糙的线条刻画出了简单的轮廓,并且也未进行任何彩绘装饰,棋盘的四周仅做了粗略的打磨,十分简陋,几乎无制作工艺可言,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状况。
经历了第二中间期的动荡之后,埃及人终于将希克索斯人驱逐出了国境,重新统一了上下埃及。
希克索斯人与埃及人
新王国时期赛奈特棋的发展
新王国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改善、社会生产恢复,埃及一度成为了东地中海世界的一大强权。新王国时期的赛奈特棋制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当前存世数量最多的赛奈特棋即来自于第18王朝。
较之于之前的赛奈特棋,第18王朝的赛奈特棋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明显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双方使用的棋子由各7枚改为各5枚。
其次,开始出现了匣型赛奈特棋盘,这是一种设计构造十分精巧的便携式棋盘,特别是抽屉上纯手工打造的全金属锁止机构,体现出了当时高超的冶金工艺和手工艺水准。
匣型赛奈特棋盘再次,有别于古王国及中王国时期的赛奈特棋盘,新王国时期的所有棋盘均有彩绘图案的装饰,而且不仅是在棋盘格中进行装饰,包括棋盘的四周侧面、底部也均有装饰。
最后,装饰内容较之前也更为复杂,由一些简单的符号和线性图形装饰发展,成了更为具象的装饰图案。在棋盘格狭小的空间之中绘制细节丰富、栩栩如生的图案,这对工匠的绘画水平有着相当大的考验。
罗马统治埃及之后,赛奈特棋的使用范围大幅度减少,目前所发现的罗马统治埃及时期的赛奈特棋盘,均是在神庙中发现的固定式棋盘,例如刻在登德拉神庙天台地砖上的一些赛奈特棋盘,这些棋盘是神庙中仍坚守、古埃及传统习俗的祭司们制作和使用的。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晚期的一批赛奈特棋盘。
罗马统治埃及
如同希克索斯人一样,作为统治阶层的罗马人,对赛奈特棋这种桌面游戏并不感兴趣,此后,被基督化的古埃及人,也逐渐放弃了这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至此,赛奈特棋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内容来源:《赛奈特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