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年2月26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题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科学阐明社会保障的地位作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成就、经验和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深刻阐明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强调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深刻阐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刻阐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目标任务。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等。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把这篇重要讲话和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学习,深刻领会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领导社会保障工作的历程、成就作出科学总结,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鲜明强调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研究审议养老保险、医保等社会保障问题;多次调研视察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站等,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我国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按照就近、普惠原则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并组建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爱心服务。图为年2月27日,志愿者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陪老人剪纸、聊天。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关于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关于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关于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实施一系列战略规划——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3.6亿!

截至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

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把城乡、地域差异巨大的十几亿人纳入一张社保网络,其难度和贡献绝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可比。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坚持”作出科学总结:一是“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五是“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总书记强调,这些成功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浙江省长兴县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临时照料、课后托管、游戏娱乐、心理咨询等服务。图为年4月29日,太湖街道晨光社区儿童之家的手工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学习制作手工画。 求是图片吴拯/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比如“制度整合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等等。总书记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强调要“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逐条逐项深入研究,纳入规划,抓好落实。”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二是“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三是“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5年、15年乃至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四是“要拓展国际视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0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