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时,“MadeinChina”在全球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不愧为世界工厂;然而一组数据却体现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痛点。
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为21.7万亿元,较年增长21.2%,这也是首次突破20万亿大关,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
单从出口总额来看,我国制造业体量之大、之全面、商品种类之繁多、市场占有率之大……这些都毋庸置疑。然而,之前就有“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说法,侧面意思自然是利润率低。
利润率究竟有多低?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一个比一个低,采矿业25.77%的利润率尚可圈可点,但制造业只有5.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则更是只有4.03%。
制造业总体利润率只有5.5%,低端制造业更是只有3%左右的利润率,1亿元的营业总额利润只有万元左右,这样的“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制造业本身就是利润率很低的一个行业,远远低于第三产业,这是事实,不仅我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除非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它的利润率是很高的,但同时前期的科研投入也很大;对于传统制造业、低端制造业而言,其利润率本身就很低。
我国制造业利润率为什么这么低?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制造业起步本身就晚,那个时候全球市场份额早已被瓜分殆尽,我们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土地等成本低的优势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尤其是加入WTO之后。
在发展阶段,以较低的利润率打开市场也是如今我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所在。
然而,成也低利润率、败也低利润率,之前较低的利润率也为现在埋下了伏笔:
一方面,一些制造业厂商尝到了“赚外汇”的甜头,“利润率低就低吧,市场份额大就行,大不了走量”。正是因为如此,安于现状的厂商不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依然坚持传统制造、低端制造,这样的制造厂商自然在利润率上提不起来,自身原因导致利润率低是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之前用工成本低的巨大优势也荡然无存了,利润率进一步下跌。
从高层次的眼光来看,早已经意识到低端制造业利润率低的问题,“大而不强”是很大的痛点,很多中小企业忙活一年也见不到什么利润。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强调“转型”、强调制造业升级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我们早已不是那个用工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经营成本低的年代;
相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土地成本、租金成本在上涨,还要面对生产原材料、劳动力上涨的因素,同时还受他国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如果自身不是准入门槛高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效应和话语权,在市场上的存在不是“独一档”的,那么极有可能受制于人,只有不断的压低价格才能生存下去。
综上,起步晚、成本越来越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以上三个原因可以归结为利润率低的主要原因所在。
低端、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如此之低,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
首先,虽然我们在倡导“制造”向“智造”转变,但并非意味着低端、传统制造业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一刀切”是行不通的。
且不说这些制造业依然能出口赚外汇、提供众多就业岗位,就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物美价廉”的商品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所需要的,倘若没有这些制造业,那么锅碗瓢盆、玩具、家具、围脖围巾……去哪买?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名牌”的,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青睐性价比更高的低端商品。
其次,传统和低端的制造业是基石,高新制造业是核心竞争力,进可攻、退可守。
我国不是没有利润率高的高端或高新制造业,至少在高铁、5G、航天等领域都有话语权,这些高端制造业利润率还是很高的。
只保留高端制造业未免有些失衡了,就算是欧美技术强国,也有众多低端制造业,一旦“一刀切”,很容易出现制造业空心化的弊端,而突遇突发状况,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前两年很多国家将传统制造业外迁,最后连口罩、卫生纸都要依赖进口。
综上,不要一提利润率低就认为它们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观点未免太极端了,凡事存在即合理。
当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向“中国智造”转型,这并不矛盾,“中国智造”是要循序渐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高端制造业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撑起一片天的时候、能真正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的时候、国内技术型人才能真正撑起高端制造业的时候,传统的、低端的制造业才有外迁或逐渐弱化、淘汰的可能性。
“创新、质量、绿色发展”,一样都不能少,而这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是可期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