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去看病,很多人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医生接触了病人之后都要洗手,有的医生直接带手套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又更换手套。这期间耽误的时间,让大量的病人在门诊排队等候。医生这样的行为是嫌弃病人身体脏?还是在浪费时间等待下班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里的“黑幕”。
近来,流感、季节性腹泻等传染性疾病高发。医院,没生病的时琢磨着接种各种疫苗,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来抵御疾病的入侵。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可是前面还有半句叫“菌从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存着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致病菌,什么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这些致病菌进入人体治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我们手的接触来完成的。
手成为传染致病菌的“媒介”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一马当先,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到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另外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层卫生纸,痢疾杆菌还能渗透到手上,痢疾杆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手是很脏的。
洗手间--病原微生物的“生产车间”
上厕所后(尤其是大便之后)手上多少会粘上排泄物,尽管手指上没有任何明显的便便,也应该充分地清洗干净。因为人体粪便携带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链球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病原体。与粪便相比,尿液要干净得多,尽管它并非完全无菌。大多数认为,使用小便池的人就不需要洗手,这也是错误的。在使用公共卫生间的时候,手难免会接触门的把手等。而公共厕所可容纳许多不同的耐药菌株。即使你自己的双手干净,你能保证使用公共厕所的其他人也是同样的干净吗?如果无法保证,那么还是多洗手吧、
卫生间是病原微生物的“生产车间”洗手是一种挽救生命的习惯
我们在预防感染方面还远远不够完美。腹泻是目前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饮用脏水,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经常被脏手弄脏)以及由于卫生条件差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导致全世界每年约,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估计,更好的洗手习惯可以将腹泻死亡率降低一半,每年可挽救超过一百万人的生命(成人和儿童)。此外,定期洗手也可以减少16%的呼吸道感染风险。
为什么医生接触病人之后都要洗手
医院属于公共场所,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致病菌,耐药或不耐药菌的。每个病人身上都携带者不同的致病菌。当我们接触病人的衣服、身体、分泌物等之后,医生会选择洗手,哪怕是短暂的冲洗,也可以帮助抵抗一些感染的细菌。保证医生在接触下一个病人时,已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也是减少自己被感染的几率。简单点说,就是在接触病人的前后,医生会选择洗手,这样可以避免将上一个病人的致病菌传染到下一个病人身上。当然,这也不是在拖延时间。所以,在就医过程中,再急也要给医生洗手的时间。
预防疾病,从洗手开始洗手的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担心水的温度,冷水或温水并没有什么不同。
第二,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最好搓起沫。花5秒钟洗手就可以帮助减少细菌上的细菌量,有个20-30秒最好。
第三,洗手接受之后赶紧把水擦干。这个步骤很关键,因为湿手比干燥的手更加容易转移细菌。
第四,家里有小朋友的更应该注意,孩子抵抗力肉。作为家长不仅要自己学会洗手,还有教会孩子如何洗手。这样才能减少流感、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洗手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推动很难,但也必须要推动。我家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按照七步洗手法教会孩子们洗手,孩子回到家也会看着洗手液上的洗手图一步步来完成洗手。这些教育方式仅仅是学校传授还不够,需要我们家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手卫生,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下面是“七步”洗手法。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
专业的7步洗手法,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