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里的商品极度便宜,是众所周知的,这其实是拼多多真正的必杀技,而不是早期的拼团模式。如今,拼多多又把它的便宜、拼团玩法,复制到了海外,它的TemuAPP以无法想象的低价(最低0.01美元商品),在北美“大杀四方”。
但问题是,为什么拼多多上的东西总那么便宜呢?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待和理解,这也是我们自己做电商总结出来的真正的幕后的原因。
01轻品牌,低质量
拼多多的产品定位,从来就不是质优价高甚至连物美价廉都不是,他从一开始创立的定位就是用极端便宜的价格提供差不多能用的商品。
黄峥自己举过一个例子: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一元钱一袋的乐事薯片,一天卖了一万份。“只要一半薯片还能吃,他就会觉得值”,事实上,这种只有一半还能吃的薯片正是商场超市等快消渠道的“残次品”,却通过拼多多的渠道完成了价值再发现。
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黄峥的“金句”不断: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心理;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很多类别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其实不关心你是个牌子还是白牌。
他完美抓住了大多数人性当中最敏感的那个点,就是价格。跟价格比起来,原创、品牌、知识产权、设计等等,什么都不重要。拼多多系统后台,可以搬运其他商家的主图和详情图,到目前为止你也可以重复布置你的店铺。在这个层面,商家也省去了建设品牌,做设计、做包装的成本。
02源头直供,价格屠夫
拼多多创立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平台从农产品和货源源头,选择满足品类要求的产品直接上架,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甚至省去了中间批发分销的仓储、物流费用。
但到了后期,拼多多通过他的平台控价权(价格是他说了算,而不是商家说了算),会强迫商家以极低的价格填报活动,否则就不会提供资源位展现,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只有源头发货地的商家才有可能参加,你只要不是一手货源,成本价格根本承受不起。
商家其实基本不赚钱。
价格必须低,商家又要利润,怎么办?那就不要用最好的货,用差不多品相的就得了,99块钱的爱马仕腰带,你指望是真皮的?大家心知肚明,品质和服务不要要求太高。这就回到了上一点。
03用户拼团+百亿补贴
拼团意义,到年的今天,其实已经不是很明显了。拼多多用数年几百亿的补贴,拉到了8亿的月活用户,这是个可怕的数据。这个体量规模之下,任何一个大单品都可以做到成本极低。
与此同时,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又引入很多品牌商家,在内部叫做“超星星计划”。品牌商家当然是不愿意听命平台去随意降价的,所以,在拼多多里的相当一部分品牌商家是代理商在做,品牌方未必降低了价格,但是平台真金白银在补贴,让消费者买到的同一品牌产品相对更便宜。
总结
总结来看,拼多多通过这样几个手段,充分把价格压在了全网最低的水平,占据了先发优势。用户体验参差不齐,很多人是一边骂骂咧咧地,一边下单又买了卫生纸和垃圾袋,耗材嘛,买那么好的干啥。
这几年经常形势不好,京东、天猫增长乏力,拼多多却逆势向上了,足以说明,价格对于普通老百姓是多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