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病毒传播的认知越来越强烈,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口罩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甚至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这样的现象当中体现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在特殊时期,我们平日里对口罩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大。
然而有过日本生活经历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日本人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口罩更加依赖,在任何公共场所我们都能看到佩戴口罩的日本人。在这些人当中,他们戴口罩的初衷各有不同。
首先,我们要对那些感冒以后佩戴口罩的人点个赞,看似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利他精神的体现。作为病患者,“咳嗽”和“打喷嚏”都会喷发出大量的飞沫,这些肉眼难见的飞沫会造成病菌的传播,而自己戴上口罩可以大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概率。
而没有得病的人也可以用口罩来防止病菌的入侵,这在日本社会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日本你看到满大街的人戴上口罩不会感到惶恐,反而更加有安全感。
其实人类与病菌的对抗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如果等到病菌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染效果之后再去采取措施就会事倍而功半。而这场战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很大,很多年前,在中国有一本书非常流行,书名就叫做《命好不如习惯好》,与其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命运,不如我们平日里自己多注意,把自己的健康重视起来,听天由命只是一种侥幸心理,并不能从我们在自身健康的问题上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在中国古籍《黄帝内经》中当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其实就是古人在教导后人,应该正确认识到预防带来的重要性。最佳的治疗时期当然是在预防阶段,将有可能存在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由于病毒存在时间比人类还要早很多年,所以在科学界也流传着病毒是人类祖先的说法。不管怎么说,人类尚且还做不到彻底消灭病毒,也不能做到彻底让它们没有任何滋生条件与环境,那么我们就只能将预防进行到底。
一些具有着很大传播性的疾病总在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今天对病毒预防如此到位的日本人也曾经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早在年,西班牙爆发了一场流感病毒,这场流感疫潮在全世界带走了两千万条生命。而日本在这场流感疫潮当中损失巨大,据现代学者推测,因流感直接或间接死亡的日本人人数在20万到47万人之间。
也正是这次疫情让日本人痛定思痛,将佩戴口罩、漱口和接种疫苗列为三项最为重要的预防措施。通过卫生部大量的宣传,“口罩文化”逐渐走进了日本人的生活。
在日本,口罩和卫生纸一样普遍,是生活当中的必需品,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他们直接从家中的抽屉里拿出来就可以使用。
而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应该做好这样的应急措施,并养成类似的日常习惯,减少出现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时候疯狂抢购口罩的现象,从而避免导致防护装备供应不足的局面。和病毒的作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平日家里常备防护用品,出门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坚持佩戴口罩,平常尽量少在外面吃饭,进门先洗手,养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起自身的防护意识总好过临时抱佛脚。
并且,对于日本和美国捐献防护物资的事情,我们也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人类同在一条船上,而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只有我们懂得为他人着想,我们才能让自己更加安全,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所在。
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对比口罩能在日本流行除了日本人对于疾病传染的警惕性更高之外,还体现出了日本人心里面的一个“小心思”。
根据日本一些相关人士的研究,戴口罩居然还有“美颜”的效果。因为口罩一戴就遮住了半张脸,那些并不理想的小瑕疵在人们的想象中得到补救,并且戴口罩会让眼部显得更为突出,从而有将眼睛放大的视觉效果,也能让脸部看起来更小。
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品牌会制作出一些带有美观效果的口罩,设计者将下巴位置裁剪成弧形,从而给人们对他人脸部的想象起到引导作用。
为了他人的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能掩盖我们的一些小瑕疵或许把佩戴口罩的习惯继续下去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