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座山,听一段故事喝一杯好茶,做一个好人——茶马少帮主
岩罕建-记得回来看我03:28来自云南文人茶士汤梦阳00:14亲爱的百家号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茶马少帮主!
上一期,少帮主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乡勐混镇和自己的村子曼派村《少帮主的家乡,被称为“鱼米之乡,古茶圣地”的西双版纳勐混镇》《古茶圣地,鱼米之乡,少帮主的家乡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
本期,少帮主将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自己的邻居,勐混镇曼扫村委会。
01曼扫村委会
曼扫村委很好分别,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有跟大家分享过,勐混是一个小盆地,只有在西北方向出有一个类似河谷样的出口,是的勐混的河水能够逆流而上。而这个河谷里即是曼扫村委会所辖区域。从勐混镇到勐遮镇的必经之地,以前也是去勐海县城的必经之地(年正式开通从曼景买经曼丹、曼广囡、曼扁再到勐混的二级路后,现在主要走这条路,节省了差不多2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基本就能把曼扫村委会下辖的村小组全部数完了,因为都主要是分布在主干道两边。
曼扫在傣语里的意思是“休息的寨子”,“扫”是休息的意思。
曼扫片区在封建领主统治时,曾经设播,称为播曼扫。年设保,称曼扫保。年改称东风大队,年改称曼扫大队,年称为曼扫乡,年改称曼扫村公所。年村级体制改革时,改称曼扫村委会,隶属勐混乡。
年2月,勐混撤乡设镇后,隶属勐混镇。下辖曼贺、曼练勐、曼回、曼列,南金里,曼冈、曼英、曼扫、曼西里、曼喝新寨、曼召、大呼啦、半坡、曼坡、茶山,共15个村民小组。
02曼扫村委会曼召村小组
这两年,在曼扫村委会比较出名的村子就要数曼召了。现在通过资源整合,把整个村打造成一个“傣族手工棉纸”合作社,以生产传统的手工棉纸闻名遐迩,现在勐海的很大茶饼绵纸都选用傣族手工棉,安全、卫生还防虫。
曼召村,地地道道的傣族村子,建寨于年以前。傣语里,“召”是萌芽的意识,所以曼召的意思就是“萌芽寨”。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巡游到此时,丢下过一根牙签,然后那根牙签竟然萌芽生长了。傣语里称萌芽生长为俄恶、俄召,此地故而得名。
03曼召传统手工傣棉
前段时间探访了傣族手工纸的生产过程,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村子很漂亮,每家每户都做纸,都有傣族风格的漂亮楼房。据介绍原料树皮是从老挝运来,先用水泡两天,然后煮半天,搅拌成纸浆后捞起来,摊开晒,大小厚度都可以调整,甚至有几米宽的来做墙纸。
村民以构树皮为原料,以原始的造纸法造成。它有一个好听的傣语名,叫“嘎拉沙”,也叫“构皮纸”。曼召村的造纸术,已有多年的历史。这种纯手工的造纸方式能够保留至今,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曼召村的构皮手工造纸,延续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的活化石,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柔韧、透气、耐用,是包裹与保护普洱茶的上好棉纸。
勤劳智慧的他们千百年来传承了一套用构树皮制作纸张的民间技艺,原始生态的手工技术使造纸成为一种纯朴之美。现在热爱普洱茶的人们用这种古朴粗糙的纸包茶,做包装,新颖别致,时尚与传统完美结合……
喝好一杯茶
看懂一座山
欢迎文末留言
一起分享交流关于茶的日子
我是一直在路上的,一名茶山民俗文化爱好者,只为给大家呈现最真实的每一座山和每一个村。再次感谢在百家号上与大家见面的第五十三天,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