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

自年提出设想,年提出规划,到年东莞5医院正式挂牌,医院建设是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也从未忽视过医院的建设,这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重要工作,是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工作。

为更好展现东莞在5家区域中心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今天起,我们推出《崛起》系列报道,一一走进医院建设现场,听听一线的声音。

4月1日,81岁的患者邵老先生,医院病房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医护人员和病友们一起来为邵老先生唱生日歌。邵老先生边切蛋糕,大家边送祝福,医护人员还特意买来了他最喜欢吃的烧鹅。

如今,越来越多的麻涌人就医时医院了。回望6年前,年9月,医院正处在发展的瓶颈期。彼时的东莞,“国际制造业名城”已声名鹊起,麻涌镇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医院仍然安步当车,发展明显滞后。

▲资料图新医院

年5月,近6年过去,伴随着东莞卫生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早已医院。医院外墙装修即将完成、室内装修正在推进,今年底基础建设有望整体完工。

预计明年6月,医院一期即可启用。而到了年底,医院二期也将投入使用。到那时,总占地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总规模为张床位的现医院就是医院的崭新“名片”。

“建设医院的这几年,医院变化太大了,医院的管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上,也体现在全体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上,大家已经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东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宋荣感慨万千。

01迎难而上

李宋荣已经记不清去了多少次医院项目的工地,除了经常陪同各级领导到工地调研,他自医院办公室主任吴飞,两个人驱车就到了工地,左看看、右看看,一想到蓝图变成现实,他恨不能时间跑得快一点。

从打第一根桩开始,医院的全体员工就日夜期盼着搬进新大楼的一天了,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可以说,新医院是在医务人员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大楼每建好一层,医务人员心里的希望就增多十分,工作的干劲也随之猛增。

东莞市“最美医生”、医院党委委员、内一科主任张奇志说,麻涌人民同样日夜期盼着。谁不希望离医院呢?老人、孩子看病都方便。“但过去的医院,不但建筑破旧,管理跟不上,院容院貌也难以让人满意,医疗技术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手术从来都没开展过,村民有了问题只能往省往市跑。”

这也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盼望已久的。医院的布局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医院承担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是东莞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中的重要依靠,医院肩负重任。

李宋荣压力巨大。年9月,在临床干了20多年的专家后,他突然被调任到了医院做院长,他说,那之前麻涌他都没来过几次。“但既然组织上给了我这个任务,那我只能迎难而上。”医院的建设也是一样,打退堂鼓不是他的风格。

02凝聚人心

年的医院,看上去和几十年前的乡村卫生院区别并不大。多年来,医院偏于东莞的角落,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村民,都早已经习惯了医院的现状,村民真有大病第一时间想到的绝不会是医院。

更大的问题或许还在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上,“很多人都没有干劲和热情了,优秀的人才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更加引不进来,医院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李宋荣回忆,初到医院时,他连医院,一门心思就在想办法、找对策。

医院行政人员的理念开始。“我自己在临床一线干了20多年,我知道专家们最烦的是什么,医院行政人员要从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服务好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才能服务患者,行政人员应该把服务送到临床一线。”李宋荣说。

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晖也是深有感触。她说,“就像一些科主任有些发票需要报销,让科主任自己来,找这个、找那个,一个上午都搞不完,科主任来搞这个了,病人谁去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专家就去看病,服务好患者就行。还有一些医生来找行政的,医生站着,行政人员坐着,这也是不行的。”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医院管理理念的改变,温暖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心。与此同时,医院领导团队,不断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事管人,医院的人心逐渐汇聚起强大的动能,医院也迈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03焕然一新

年5月11日,国际护士节前一天,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时任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到医院慰问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时,评价医院有“两个焕然一新”: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医务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医院,楼还是那个楼,把旧楼收拾得整整齐齐也可以提升就医群众的满意度。吴飞说,那两年,医院想了很多办法,医院的环境、设施,“大的动不了,就动小的,多花点心思。”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爱惜。

所有人都已看到了希望。早在年6月下旬的东莞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东莞就已经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打造5所医院,其中就包括医院。当时,医院新院建设已箭在弦上,把麻涌镇打造成为水乡片区的医疗高地是最新目标。

到年7月,医院移交给市管理,医院从镇街医院医院了,医院新院的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年9月,医院正式更名为医院,按照规划,最迟到年,要医院水平。

医院由此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自纳入医院以来,医院业务收入增长39.79%、员工人均收入增长30%,门诊人次增长9.97%、住院人次增长31.93%、手术量增长10.11%(三、四级手术增长43%),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15%。

04未来之路

到今年年底,医院项目一期基础建设有望整体完工,目前项目外墙装修即将完成、室内装修正在推进。“一期争取在明年6月底前启用,一期启用后,二期的建设进程会很快,按规划在年底也会启用。”李宋荣说。

从多张床位的医院,变成张床位的医院,新医院硬件建设难,医院投入使用后如何发展壮大,如何真正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院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外一科主任,黄陈海感触最深。他说,医院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两年来,医院也纷纷伸出了“橄榄枝”,目前,已与医院合作共建医院,这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

不仅如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的部分科室也签订医疗联盟;“我们还准备发挥老年病科作为东莞市特色专科的优势,做精做强。”

李宋荣说,“目前,在全市5个医院中,我们应该是最薄弱的,是真正的短板。但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统筹安排和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

李宋荣今年已经57岁多,年底,医院二期投入使用时,他也该退休了。可以说,把医院建成医院是他的最后一班岗,这寄托了很多人的梦想。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0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