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老家的乡镇做扎纸匠,我来说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m/mipso_8458713.html

文:娟子

图:来自网络

死是众人的结局。可中国人向来不愿意谈到死亡这个话题,连同跟死亡沾边的一切事宜,都忌讳莫深,可死亡却总像无法摆脱的梦魇一般,不约而至。

在我们老家的农村,为死人扎花圈、扎纸房子、扎纸牛纸马的师傅,叫扎纸匠,我当年就在镇上干过这个。我知道那是迷信,我做那行,仅仅是为了生存。

年少时我家里穷,初一下学期,就辍学了。在家呆着也不是个办法,父母亲一商量,说远房亲戚家会这个手艺,只要学会了它,一本万利,保证一辈子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吃穿不愁。

十几岁本该上学的花季年龄,一下子走进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一呆就是三年。

一个人去世之后,死者为大,亲人总会为他筛选寿衣让逝者穿上,作为他们离开世界时,一种体面的告别方式。

卖寿衣的地方称为“寿衣超市”:这衣服同样分为男式和女式,同样有高、中、低档之分,好的布料,好的样式,做工复杂的,就会贵一些,价格从几千到上万块的都有。

有的人去世之后,他的亲属准备的寿衣是呢子风衣,有一种活着的人也完全可以穿出去的华贵;还有一种特别“高级”的寿衣,全身用珠子和金线绣满一只大凤凰,简直比宫里的娘娘穿得还好看,但价格动辄数万元。

购买这种高档寿衣的人群,有两种可能,一是有钱的家庭;二是,去世的人可能是“枉死”的,比如有的媳妇在婆家不明不白死了或自杀离世的,娘家人就会特别“难缠”,非要他们砸重金来安慰亡灵。

低档些的也就几百块钱,一般寿衣是由女儿来买,有的女儿过得很穷,也便只能买来便宜的寿衣为父母送老。

见过了太多来买寿衣的儿女,价格已经很便宜了,还是不停地讨价还价。其实,从购买寿衣的过程里,就能感受到子女的孝敬与否。

父母生前舍得花钱的,在父母死后亦然,反之,生前不孝敬父母的,在老人离世后,更别指望他(她)能孝敬。

而这些寿衣的裁制,也跟成衣大同小异,当时,我的这位亲戚就是成批成批地买来布料,按照尺寸在案子上一层一层铺开,再用画粉按照画板的模子画下来,用电剪刀沿着粉线走下去,不一会,大体的模样就出来了。

布料裁制好之后,便分派到制衣间,有专门的工人负责做寿衣,跟成人衣服制作的流水线一样,各施其责,最后计件发工资。

说到这里,你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一个“手工作坊”或一个“小工厂”,大家靠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赚些辛苦钱。

因为知道布料的来源,所以,即便制作成寿衣也并不感到害怕,相反,一些老年人说,用做寿衣剩下的布料给新生的小婴孩做衣服,小孩便可无病无灾,平安长寿。因此,即便有点剩余布料,也会被各种亲戚邻居收罗出去,当宝贝一样给孩子做衣物。

我只见过衣服的由来,却没见过寿鞋和靴子的制作过程,这些东西大多是批发来的现成的,所以,看起来,感觉还是挺瘆人的。

去世的人,不光要穿上衣服,还要有铺有盖,被子和褥子全然不能少,女的被面上画凤,男的被面上涂龙,这是老一代传下来的规矩。而被褥的制作过程,跟衣物大同小异,成品甚至比衣服还漂亮,还要考究。

老家有一个地方,那里的村民都是以做这些为生,倘若别的地方进货,需要原材料,都要去那里拉货,然后运回去再加工,再制作。

我的这位亲戚一个月就去那里一两趟,货车即使是半夜两点来,全体的工人也得起床卸货,直到把货物归位后才能睡觉,倘若赶到凌晨四点,忙活完就天亮了。

老人去世,衣物只是一部分,其它就是丧事上所用的东西了。儿孙挑的幡、需要扎的纸人、纸花、电视机和阴宅等等,更是数不胜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行做不到的。

最近几年,各种高科技盛行,亲人为了让去世的老人在那边过得也幸福,很多人会花钱扎各种各样的东西,手机、电脑、小汽车、别墅之类的也曾风靡一时。

最复杂最麻烦最气派的要数阴宅,阴宅,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阴间住的房子,此房子非常大,四四方方是个四合院,东、西、南、堂屋四角俱全。房顶的瓦为琉璃瓦,房梁上也绘满古典的花纹,衬着镂空的雕坠,非常精致!

院子里有鸡有狗,鸡和狗都是非常逼真的,看家护院;有花有草,大门口放俩石狮子,端庄大气上档次,宛若有钱人的府邸,在房价如此高的今天,真是让活人都感叹:如果真有那么好的房子,咱们都想住进去。

孝顺的儿女总会为了亲人住的舒适,不惜花大价钱为他们置办齐全,有的人甚至收到亲人从那边托来的梦,说需要什么东西,然后这边就买来烧给他。

到底阴间是怎样的?到底是否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者,如此种种只是我们活着的人,对自己内心一种慰籍呢?

也或许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演的一样,人有两次死亡,一次是躯体的死亡,就是咱们说的去世,一次是被世人完全遗忘的死亡,连“另外一个世界”都待不下去了,化作一绺青烟,完全消失。

在完全消失之前的另一个世界里,他们用着这边亲人给送过去的所有物品,住着豪华气派的阴宅,有仆人伺候着,养花种草,和其他的亲戚走走串串聊聊天,每年中元节和清明节只要摆上照片,他们还可以回来看看,这样想来,对活着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就像房地产是生意,卖水果鲜花的是生意一样,做这些“为去世的人”干的活儿,也是一门生意,甚至说,是一门手艺,一门特殊的手艺。

我家这位亲戚,他靠这个行业发家致富,至今应该有上亿的资产了。

倘若以上这些你都陌生,但有一样你肯定知道,那就是花圈,即便是新闻里也偶尔会出现某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逝世,其他的同事委员都会献上花圈,上书挽联。

花圈这东西,看上去很漂亮,如果以美学角度来分析问题,丧事上所用的这些都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就拿花圈上那些花来说,是由无数张烤白纸按照不同大小和花式的模子,由机器一点一点切割而成的。

接着便是染色,染成不同颜色的花片,再进行晾晒,要一片一片铺开,晒干之后,由工人小手指飞快地穿梭,一朵朵各色各样的花便可成形。上花圈的颜色都要会搭配,有很多的讲究的,比如绿色就不可挨着蓝色,因为绿配蓝不耐看,而黄色则可以与淡粉、蓝色在一起,越看越耐看。

扎纸匠本身就是一个行业,跟吹喇叭,唱戏的一样,在这个行业里,也有人做得风生水起,也有人碌碌无为。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行里面的状元,哪怕赶上数九寒天,也是要彻夜不眠,整日奔忙的。

因为人从咽下最后一口气,就要测算哪天火化,哪天出殡?好日子通常是堆在一起的,像五一十一扎堆结婚一样,熬不过去寒冬或者酷暑的老年人,也禁不起岁月的催逼,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主人订好了哪天来取这些用品,你就得不眠不休给人家赶制出来,扎纸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功夫活,不熬夜,怎能行?说到底,做哪一行都是不容易的。

女人死了要扎头牛,只剪牛毛这一样,就是一项绝佳的手艺,折好的黄色纸,小剪刀咔咔咔,飞快地走下来,便是细如牛毛,一点也不差。

当年和我在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都是正值年少情窦初开,在那样一个大作坊里,也是男男女女谈情说爱,成了好几对。而我,至学成出师后几年,蒙月老不弃,千里姻缘,嫁得良夫,从此与旧事无所挂碍,过着最平常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2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