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玩游戏,他却把棋盘掀了helli

疫情这段时间,3只的爱好又升级了-----下棋。经常在晚饭后杀一盘。

一开始很和谐,其乐融融,可是玩得多了,总是以大吵收场…兄弟姐妹之间上演了几百次世界大战!

有一次小亿输了棋,还气得把整盘棋给掀掉。气得千姐按捺不住大吼︰“只是玩而已,输了有什么好生气的。输不起,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

爸爸郁闷说:“小小年纪就耍赖皮,真是输不起!”

问题来了,孩子为什么会在游戏中,也输不起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一个人Resilience(心理弹性能力,俗称抗挫力),即逆境中的反弹力或恢复能力。学会从容应对压力,是培养孩子抗挫力的关键。

孩子的“归因”很重要前几天放学,千姐交给我一张奖状,一看,诶呦,一个竞赛的优秀奖。千姐:“妈妈,优秀奖就三个,我是第一名!”我:“我被你震惊了,我都没在学校拿过第一名,估计也就吃饭能拿第一”千姐:“妈妈,我觉得我太幸运了!”我:“拿第一,难道不是因为考的你都会吗?”千姐:“妈妈,我那天没生病,心情还不错,刚好考的都很简单,刚好这么多小朋友里就我拿了第一。”我:“有道理,看来你的努力和结果之间,还隔了很多很多的因素呀?”千姐:“我觉得,我好像一直很幸运!”我:“妈妈也这么觉得,你做事都会认真对待,提前准备,还知道调整情绪和身体状态!”

千姐:“妈妈,谢谢你鼓励我,我觉得自己更幸运了。就算不是第一,也很幸运。”

孩子如果理解自己“成功或者失败”背后的原因,就不容易被一两次的输赢套路。引导孩子自己归纳,整理每一次小成绩背后的原因。

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在亲子综艺节目中,来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徐敬凯,刚上一年级的徐敬凯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自律。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尤其擅长跳地板舞。在一个才艺表演环节,孩子们都积极自信地表现自己。

很会跳舞的徐敬凯,依旧拒绝表演:“不要!”老师劝说,同伴邀请,他都不肯去尝试,只在门口看着。

为什么凯凯会这么抗拒呢?

教育专家老师说:因为他心理包袱太大了!这次跳舞激发了以往的比赛经历,他没有把握,所以选择了抗拒。

后来,徐敬凯一个人来到了叶一茜办公室门口,经过开导,他才说出了心里话:也想表演,但怕做不好。

心理学上说,逃避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机制。孩子畏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自己。

为什么孩子这么害怕“失败”?

原来,他有一个虎妈,为了不让儿子落后,徐敬凯妈妈给他布置了大量作业。一个寒假,年仅7岁的徐敬凯就做了张试卷,而且,只要偷懒、错题、不仔细就要加罚试卷……

因为不允许出错,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孩子你只需要好好学习”=这是你的KPI。

在父母的考核之下,孩子也一次次撒谎,享受虚幻的爱和肯定。

赢了比赛,输了童年

江苏卫视一期《最强大脑》,迎来首场中国选手国际PK赛。

中国神童李云龙在“新郎新娘配”的比赛项目上遭遇意大利神童安德烈,赛果是李云龙完胜。但比赛过程中,李云龙却受到安德烈的“误导”,以为自己“记对了,摆错了”并以为将输掉比赛而哭到崩溃,与安德烈冷静沉稳的表现反差极大。

李云龙曾误认为自己输了,李云龙突然失声痛哭,并不停的说:“我摆错了,我记对了,但是摆错了!”

当场崩溃,哭得瘫倒在座位上无法站起来;但在得知自己是最终的胜者时,又露出了笑容。

才12岁的他,表现出对输的极度恐惧和对赢的强烈渴望。

而安德烈的表现,却让大家看到一个“输得起”的孩子的爱与宽容。

看到李云龙痛哭时,他在一旁也流下了眼泪;看到李云龙成功时,他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说刚才看他哭得那么难受,就很想过去安慰他。

观察员李永波说:“安德烈轻松的完成了比赛,而且平时有周末可以休息,有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可是李云龙没有。他在场上的压力完全来自平时,希望他的父亲能够给他更多玩的时间,享受属于他自己的童年。”

安德烈虽然输了比赛,但在很多人眼中他才是胜者,连主持人都说“李云龙的胜利让我感动,但安德烈的眼泪真正征服了我”。

安德烈的眼里有人,有情感,有情商,他有心里弹性,只把比赛当作一场人生经历,输赢都是过程,他享受的是这个过程,而非要赢的结果。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输得起的孩子,才赢得了。

电影《夺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让我一直回味,郎平说:

“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一场排球赛的输赢?因为我们太看重赢了,内心不够强大,觉得赢才是唯一标准。”

给父母的建议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孩子犹如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完全由环境和教育形成。而塑造人的思维的,主要是未成年时期的成长环境。”

建议1.肯定孩子喜欢赢的想法,鼓励孩子追求更好。2.学会夸奖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夸过程不夸结果,夸努力不夸聪明,夸事实不夸人格)。3.和孩子分享自己输了的故事,共情,让孩子学会评估和解决问题。4.询问孩子输了怎么办?建设性的寻找替代方案。或者谁做得好,有什么可以借鉴。

5.和孩子玩模拟“输赢”“快慢”的比赛,让孩子在评价体系之外感受成就本身。不需要一直输给孩子。

写在最后

从小输不起的孩子,更容易撒谎、欺骗、虚荣。因为对TA来说,面对父母的“评价”是可怕的。往往生活中,父母TA的缺点更苛刻。

父母越不接纳孩子,孩子越输不起。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放弃孩子的成长,也不是没有期待。而是坦然接纳孩子的表现,无论和父母的期待有多少出入,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爱你,虽然你和我期待的不一样”。

END

参加1月《家庭心理辅导师》证书课考试的小伙伴,已经陆续收到证书啦!4月冲刺班正在火热招募中!一站式解决0-18岁心理教育痛点,戳蓝字直达↓老粉还有限时折扣,记得领取↓

扫码咨询,来抢专属福利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