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材料:废旧纸壳裁剪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板,高矮不一卫生纸纸芯筒。材料源于日常生活中,充分利旧利废。
活动地点:建构区
环境创设:将建构区适当延伸,为幼儿提供宽敞、安全的活动场地
前期经验: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有想像和创造的能力,同时喜欢尝试与创新。有认识图形排列规律的知识经验。我班幼儿生活在拉法山区,河流分布广泛,幼儿对小河小桥非常熟悉。
教师预期:幼儿能够喜欢参加建构活动,体验建构与合作的乐趣。锻炼大小肌肉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建构中形成空间及图形观念。能够在合作与讨论中创新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幼儿自由发挥想像利用提供的纸板和纸筒在教师用线条画好的小河上玩过河游戏。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幼儿园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材,有许多纸壳包装箱,弃之可惜。我和孩子们商量着要将它们利用起来。瑶瑶发现包装箱上面有许多圆形的图案,说:“我喜欢这些圆形,我想把它们剪下来。”其他孩子纷纷说,“我喜欢正方形”,“我喜欢三角形”……我们借来了尺规,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我帮他们把图形纸板剪刻下来。孩子们拿着自己参与制作的图形纸板开开心心地向建构区跑去。
实录一:我是造桥总指挥
我随着孩子们来到建构区想看看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建构区有之前集体教学活动留下的“小河”,小河是在地上用记号笔勾勒出来的。瑶瑶说:“我要当总指挥。”,博涵说:“那我们一起来造桥吧。”诺诺用步子丈量河面宽度,悦悦去挑选适合做桥面的硬纸板,博涵去拿适合做桥墩的纸筒,瑶瑶当总工程师指挥大家搭建。很快大桥开工了,两根纸筒做桥墩,一块纸板做桥面。
诺诺拿来的玩偶兔子成为了第一个过河的小动物。但是“兔子”一站上去,桥就塌了,这下成了危桥,急坏了总指挥。博涵提议应该加固桥墩,多用几根“柱子”,大家立刻燃起斗志重新搭建,用四根纸筒做桥墩。可是大家你一根我一根随意搭建,都没有考虑到柱子长短,很快新的问题产生了:桥面倾斜了,兔子一站上去立刻滑到小河里。诺诺说:“中间纸筒太高了,旁边纸筒太矮了。”“换掉它,换掉它”大家七嘴八舌地喊。总指挥制定了合理的方案,让大家挑选四根长短一致的纸筒来搭建,博涵和悦悦自告奋勇去选“柱子”,只见他们将几根纸筒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比较,很快一样长短的“柱子”选出来了,
这样工程顺利了,几段桥面桥墩组成了一个长长的桥,小兔子再次走到桥上的时候,桥面稳稳的,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教师思考:
活动中幼儿分工明确,分工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交往与合作意识。搭建小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小桥不牢固、桥面倾斜。尽管有幼儿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还是选择静观其变,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游戏时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协商解决问题,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实录二:“花式”过河忙
轩宇也想到桥面站一站,一只脚踏上了桥面,另一只脚还没站上去,桥被他踩塌了。大家辛苦搭建的桥全毁了,其他四名幼儿一同指责他,他惭愧的站着不说话。
我说:“老师看到你很努力和大家一起搭建小桥,老师相信你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个小桥。”“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踩一脚吗?”我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由。他说:“你们搭的这个桥不好,我不想只让小兔子过河,我也想过河,还想让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过河。”“大家想过河吗?老师也很想过河,可是我们的纸壳桥承受不了我们的重量就会倒塌,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一起过河吗?悦悦说:“把桥墩去掉,只留桥面,这样我们就可以过河了。”
大家都同意悦悦的提议立即动起手来撤掉桥墩,很快各种形状的纸板连在了一起,小朋友可以过河了,瑶瑶不满足现有玩法,又将过河活动玩出了新花样,让纸板离得远一些,这样可以跳着过河,于是大家又体验了几次跳跃过河的乐趣,诺诺提议把圆形的纸板当作陷阱,谁踩到就会掉到河里,游戏难度又增加了,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圆形“陷阱”。花样与难度不断升级。
教师思考:
活动中,幼儿有了冲突,我适当引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消除误会,这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在过河游戏中有了新的玩法,增大桥面距离、设置陷阱等,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得到深化和发展;
跳跃动作的练习对于与健康领域相融合,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幼儿在游戏中增长了思考和实践的能力,通过一次次突破,尽情享受建构区延伸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实录三:装点桥面我在行
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佳佳兴奋地喊着:“我搭出的桥面最漂亮!”“我看看你是怎么拼摆的?”几个孩子也好奇地去围观,小河的另一端,佳佳也在搭桥,她将桥面用△△○○□□......的规律排列。孩子们都被她拼出的漂亮桥面吸引了,大家一起将桥面继续加长,桥面铺好了,他们在佳佳的带领下,一起在漂亮的桥面上蹦跳过河。孩子们玩耍在自己建造的桥面上显得格外开心。
也许是因为自己动手造的花样桥面,孩子们跳在上面都显得格外小心,生怕把图形纸板弄乱。看到他们如此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说:“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不光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外出游玩时也要爱护各种建筑,爱护公共设施,做文明的小朋友。”
教师思考: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理念。活动中幼儿将科学领域图形排列知识巧妙运用在装点桥面上,将集体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游戏中且在活动中灵活运用;看到幼儿完成桥面排列并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适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中幼儿遇到的问题、猜想及解决方案
教师小结:
一、投放低结构材料纸板纸筒,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想像与创造
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可以使幼儿根据游戏活动的需要,扩展想象空间创新玩法。本次活动我和幼儿共同选择、改造纸箱板这种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在制作图形、拼摆桥面、搭建过程中挖掘材料潜在功能。活动中,幼儿由制作图形纸板-搭建小桥-撤掉桥墩-美化桥面,正是低结构材料扩展幼儿自主想象的体现。
二、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适度的引导
在活动中融合了主题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游戏中幼儿探索并运用各领域教育内容,如比较高矮、图形排列规律,又对社会领域进行了教育渗透,如让幼儿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出门要爱护各种建筑,爱护公共设施做文明的小朋友。
三、大胆放手,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幼儿智慧的体现,能力的培养。当桥不牢固,孩子们发现要增加桥墩数量;当桥面倾斜,孩子们发现要选取高矮一样的桥墩;当桥面无法承受幼儿体重,幼儿觉得撤掉桥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与大胆尝试,使游戏中的问题一次次突破和解决,孩子们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主要介绍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策略等。)
活动特点:本次活动的活动取材简单易得,利旧利废;游戏活动情境“过河”源于生活;由活动中科学、健康、社会领域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如比较高矮、图形排序、跳跃等;游戏过程中充满了随机性、延伸性和扩展性。幼儿自主探讨游戏规则,教师不多干预,如有的小朋友建议增加距离跳跃过河,有的小朋友提议用圆形当“陷阱”等,都是随着活动推进,随机生成的活动。
学习发展价值:自主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搭建拼摆过程中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搭建小桥,跳跃过河时腿部大肌肉群又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桥面图形按一定规律排列,提高了幼儿审美能力。
教育契机:遇到困难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如桥不牢固,幼儿知道了要增加桥墩;遇到问题,鼓励幼儿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如轩宇的行为受到小朋友的质疑,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桥面倾斜了,幼儿知道了要选取同样高矮的桥墩,这一过程中幼儿又对比较高矮知识点进行了灵活运用;最后运用图形排列装饰使桥面更加美观,又与科学领域充份融合;幼儿舍不得弄乱自己排列的美丽桥面,抓住教育契机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反思:幼儿教师应做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者、欣赏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我并未过多干预,只是适当的点拨,鼓励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幼儿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与玩法。在轩宇弄毁小桥受到语言攻击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理由,并作为了活动的转折点,从小兔子玩偶过河到想办法让小朋友自己过河。活动后又引出了要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建筑物的话题。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他们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工作轻松了,小朋友们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成长了,收获了。中班幼儿有了自我意识,但有时候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
进一步支持策略: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相信幼儿,适度引导;丰富建构材料,将生活中更多能够利旧利废的物品补充到区域材料中,把有农村地域特色的低结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当中;在游戏中细心观察发现教育契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让农村的幼儿有更好更多的选择,享受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