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总统有很多,其中有很多出色的总统,比如开国总统华盛顿、南北战争时期的林肯,二战时期的罗斯福等等。
奥巴马
但要说近几届美国总统哪个比较厉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会说奥巴马,一个黑人能够当美国总统肯定不简单,有人会说特朗普,一个另类竟然也当上了美国总统。
但是在我看来,奥巴马和特朗普都不如拜登,因为奥巴马和特朗普没有做成的事,拜登通过深度介入俄乌战争做到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拜登政府厉害在什么地方?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年,因为这一年,对于中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因为中国实现了两个超越,是哪两个超越呢?
第一是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是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令世界感到瞩目。
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和日本的还不一样,虽然日本的制造业也威胁过美国,但是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而且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产业链完整。
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各地时,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即将不住。
其实对于制造业的重要,美国的精英阶层太清楚了。
美国在年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但是美国的影响力还是没有英国大,因为英国的经济靠制造业为支撑,英国的武器装备比美军要好,只是英军才称得上全球性的军事力量,美军只是区域性的力量。
紧接着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战对欧洲的破坏不是很严重,但是使资本、人才大量流入美国,美国的工厂开足了马力为欧洲制造军火。美国制造业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
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将欧洲打了一个稀巴烂,这一次大战,使欧洲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更彻底,大量的欧洲科学家移民美国,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繁荣。
年,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例为39.67%,美国的经济主要靠制造业支撑。
美国的热钱太多了,于是产生了钱生钱的游戏,美国金融业飞速发展,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地方,伴随着制造业的衰落,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了。
如果制造业的命脉在日本手里,虽然美国也不允许,但是并不是那么害怕,因为日本有美国的驻军,日本一切都得听美国的。
但是如果制造业的命脉在中国手里,美国不是担心,而是害怕,因为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美国无法控制中国。
所以当年中国在经济上超越日本,制造业上超过美国时,美国一下子慌了,并找到了症结所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即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美国要重振制造业,重新成为制造业的霸主。
奥巴马的口号喊得很响,然而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建设周期长,需要蓝领工人多,投资回报慢,风险难以控制,资本家还是喜欢来钱快的金融业。
奥巴马把自己喊下台了,美国的制造业也没有重振起来,美国经济仍然萎靡不振。而中国制造业仍在蓬勃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发展迅猛。
特朗普
特朗普上台以后,他认为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就必须打垮中国的制造业,只要中国的制造业垮了,美国凭借资金、人才、影响力等因素,就可以重新回到制造业霸主的地位。
于是特朗普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又是制裁中兴,又是制裁华为,又是芯片禁运,又是限制学术交流,各种手段都用了,这些手段也不能说没有用,但是用处不大,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
奥巴马特朗普都想重振美国的制造业,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他俩都没有做成的事,如今的拜登通过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却做到了,目前欧洲的制造业正在向美国转移。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德国的《商报》等西方媒体都报道了一个现象,欧洲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其中有一部分就转移到了美国,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化工巨头OCINV于9月份宣布,将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扩建一家氨气工厂。
这个企业OCINV主要生产氨和氮,主要原料为天然气,然而如今的天然气不仅数量不够,而且价格还奇高,生产越多,亏本越多。
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今年宣布,要在美国扩张业务。
卢森堡钢铁巨头安塞乐米塔尔钢铁集团,由于原材料短缺,加上能源价格上涨,在欧洲的业务已没有什么利润,从9月份开始就削减了在德国两家工厂的产量,并且透露有意在美国的得州建立新的工厂。
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已决定暂停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宣布削减在德国和比利时工厂的产量,它们有意在美国扩大业务。
欧洲制造业逃离欧洲前往美国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
大家知道,投资建厂扩展业务,需要大量的投资,风险很大,欧洲企业为何会逃离欧洲前往美国呢?
其实这些都是美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红利。
俄乌战争爆发有三个原因:
一是美国主导北约不断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二是俄罗斯对国家绝对安全的追求。
三是普京认为能够快速达成战役目的。
普京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就不断同盟友援助乌克兰大量的武器装备,同时对俄罗斯进行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让欧洲不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目的是打击俄罗斯经济,让俄罗斯无钱支持长期战争。
随着俄乌战争长期化,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加剧,这使得能源价格大幅度飙升,欧洲天气价格重返欧元/兆瓦时大关。
虽然欧洲国家试图用加拿大、美国以及卡塔尔等国家的天然气来代替俄罗斯的天然气,然而由于运输成本太高,经济学家预计到前,欧洲都会面临天然气价格太高的问题。
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欧洲的制造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很多企业难以维持下去,只能减少生产以度过危机。
根据德国商报的报道,为了节省天然气和电力,德国很多工业部门正在减产,其中能源密集型行业最为明显:
化工行业减产8%,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德国70%的产能。
德国的一家卫生纸制造商以及几家中型铸造厂,已直接申请破产。
德国是欧洲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受能源影响最为严重,所以一直想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关系。
这和美国的利益不符,美国干脆将北溪1号、2号的输气管道给破坏了,以彻底断掉德国的梦想,美国的手法虽然卑鄙,但也不得不佩服美国的策略高明,做事果断。
和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的能源价格处于低位,而且非常稳定。
美国本身是能源大国,虽然今年上半年能源价格上涨了一些,但美国很快就摆平了,如今能源价格非常低。
目前欧美市场天然气的价格差,达到10倍以上,美国的商业内幕网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每一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赚取利润超过1亿美元。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凯文·斯提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为招商引资大做广告,他说相比较欧洲,美国的能源价格处于低位,对于前来投资的厂商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等等。
拜登
美国佐治亚州经济部长帕特·威尔逊也表示:我们的能源成本很低,电价也不高,很适合前来投资建厂。
相对于其他地区,美国一直是资本青睐的地方,因为自从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没有发生过战争,虽然不断有游行示威,但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
虽然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了,但是美国本土保留了研发和设计环节,而且美国是全世界精英人才的聚集地,虽然缺工人,但是不缺人才,在世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国自然成为欧洲制造业转移的优先选项。
拜登政府深度介入俄乌冲突,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也使美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这从今年上半年的GDP的增长上就可以看出来。
今年上半年,美国的GDP总量达到12万亿美元,而我国只有8.6万亿美元,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渐扩大。
按理说美国受到疫情的影响,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受到内部骚乱的影响,为何GDP还这么牛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在复苏。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制造业相对稳定,制造业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但金融行业、零售行业、服务行业、房地产行业却不行。
其实拜登深度介入俄乌冲突的策略是受到质疑的,前总统特朗普及其幕僚就主张放弃乌克兰,和俄罗斯修复关系,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目前来看,拜登的政策可能更加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拜登的高明之处,不得不说这个80岁的老头还是很有一套的,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
实际上,欧洲身上一直被美国插了一根管子,不断在给美国输血,这次俄乌战争使输血的规模扩大,速度提高。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是如何破坏欧洲的》,里面就讲到一个观点:“竞争环境越来越有利于美国,欧美竞争的天平正在向美国倾斜”。
而欧洲的《现代外交》期刊也指出:一家公司在欧洲经营的理由越来越少了,欧洲变成一个大市场。不过一直为欧洲提供廉价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俄罗斯,由于西方的制裁而被排除在欧洲市场以外。
《现代外交》最后做了一个结论:正是现在欧洲这帮政客和美国领导人直接导致了欧洲的衰落,如果不是他们的折腾,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他们使欧洲的经济不断衰退,而美国经济却借此繁荣起来。
美国带领欧洲国家深度介入了俄乌冲突,事实上加剧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矛盾,虽然目前这种矛盾还不那么明显,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这种矛盾会越来越明显。
俄乌战争
美国可以收割盟友国家的韭菜,但每割一次,矛盾就会加深一次,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和欧洲会不会分道扬镳,就看美国政客以及国家实力能不能镇住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