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运动是一项非常消耗脑力的运动,高强度的脑力消耗,当然对于体力的要求也就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把棋类运动归为体育的原因吧。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很多人认为棋类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运动,比如中国围棋棋手一直以来的早衰现象就是佐证。
与围棋相比,象棋要好得多了。胡荣华年届花甲之际还能勇夺大赛桂冠,说明象棋棋手的运动生命还是比较长的。
尽管如此,象棋还是逃不过“棋怕少壮”的规律,这一点跟武术的“拳怕少壮”一样。一旦上了年纪,顶尖棋手就会出现昏招。围棋中聂卫平的昏招可谓是个招牌。
象棋中也有昏招,下面两局就是超级昏招。
年第十届五羊杯期间,胡荣华在与柳大华的对局中,出现了如图局势:
胡荣华被打闷宫的奇闻之局
现在轮着红方走子,大概棋友们都看见了黑棋叫闷宫杀。然而实战,胡荣华一时精神恍惚,居然走了步兵一进一??
什么原因,原来胡荣华计算得很清晰,知道黑方再叫闷宫,计算红走相三进一后黑走炮2进2后红走兵一进一,然而他却提前把下一回合的棋走了。
再看这一局是年男子象甲对局,由许银川执红对洪智弈成的残局:
许银川无视一步杀
杀棋中最简单的莫过于一步杀,棋局中红兵三进一就绝杀了!然而胡荣华之后的象棋第一人许银川居然视而不见,走了步兵六平七,让洪智死里逃生。
分析上述原因,肯定不是技术上的原因了。
应该还是跟年龄有关,俗话说4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人的精力就大不如前了。年胡荣华45岁,年许银川42岁。这两位棋王都是在进入不惑之年后,在对局中出现了超级昏招。看来,40岁是象棋棋手的一道坎。
象棋亦作“象碁”,作为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之一,较为生动的模仿了战场上两军对垒的基本形态,棋盘中一条“楚河汉界”恰似古代楚汉战场,执棋者或冥思苦想,或运筹帷幄,一副战场大将风范。
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相传,这种游戏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
可以说,在唐代之前,当时象棋的前身被称为“六博棋(六簙戏的演变)”,棋子也比现在的象棋少许多,只有将、车、马、卒四种,其实,当时的战争中也是这样,并没有细化的兵种和火器。
到了唐代,火药技术逐渐成熟,火器也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据唐代史书称,当时有种叫做将军炮的火器,是用机械将石头击发,用于攻城。由于当时的炮就是一种投掷石头的机器,所以,写作“砲”,而不是“炮”。
时间发展到北宋,象棋里又多了象和士,这就已经很像我们如今玩的象棋了,只不过,当时的棋盘路数与现在有所差别,棋盘中“楚河汉界”的分水岭则是在南宋才开始成型的。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
甚至,还传出了很多关于象棋的歌谣:
小卒过河顶大车小卒一去不回头重炮将——无子垫马回头——不如驴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对手象棋斗胜——纸上谈兵豆腐板上下象棋——无路可走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马跳窝心,不死也昏单车难破士象全单车挂炮,瞎胡闹
大家都知道,我们玩的象棋中的“象”有两种,一种是王侯将相的“相”,另一种是大象的“象”,这俩同音棋子为什么有如此差别呢?
实际上,这枚棋子最初的确是“象”,在早先出土的象棋中,棋子都是立体的,有点类似今天的国际象棋。到了宋朝,为了制作方便,简化成了棋子上平面刻字,从宋代的文物象棋中来看,棋子上也是“象”而不是“相”。
我国曾出土了一套北宋时期的象棋,做工十分精良,铜制的棋子直径大小不等,正面刻有车马砲等字样,反面则是象征着棋子的图画。将是坐在椅子上督战的将军,威风凛凛;士则是穿着裙子的女将;车是有着大轮子的辎重车;马是奔腾而起的骏马;砲是炮手站在投石机旁;象的图画就是大象,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王侯将相”指点江山。
怎样?是不是跟大众认知有所差距?原以为士是护卫在将帅旁边的守卫,没想到居然是部队中的女官,甚至,车的形象也并非是一往无前的战车。也许这就是当时的人们心中的战争吧,那么,“象”作为中原大地有史以来极为稀缺的兵种,为何也出现在了象棋棋盘上呢?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大象还真不少,对于大象作战的记载从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大象也是商朝极为重要的家畜,其地位仅次于马匹。大象力大无穷,可以负重运货,耕田更是一把好手。商朝的人们把驯服的野象训练成象阵,由驯兽师驱赶冲入敌阵,威力极大。但是,这里所说的仅是驱赶,有别于文学作品中乘骑大象作战。
原本中原北方也是有大象存在的,后来到了汉晋,由于种种原因大象在北方绝迹,这时候南方地区还是有不少大象的,南方国家也曾向北方政权进贡过一些,其数量应该不多,并且,史书上详细记载了此事。
到了南北朝中晚期,终于有梁朝士兵乘骑两头大象作战的故事了,可这场战争梁朝却输了,这也并没有体现出象兵的所向披靡。
唐朝时期外交活动频繁,中国人也逐渐了解到远在大海之外许多国家都有强大的象兵,如:古阿富汗就有大象几百头,十个士兵坐一头战象,士兵们手中拿着长兵器,象鼻卷着长刀作战,十分生猛彪悍。
年,北宋南方,有个边陲小国叫“南汉”,就地组建了大规模象军,这时的象军才有了强盛兵种的模样,大象身上披着重甲,象牙上也绑上锋利的矛尖,战象背部搭建木质塔楼,包覆铁甲,温顺的大象赫然化作可怕的作战单位。
并且,象背的塔楼共有三层,分别有弓箭手、瞭望兵、步兵各司其职,大象负重十分可观,所以,装备重甲后防护力的冲撞力十分可观,南汉在灭亡前都曾借着本国象兵之力在与邻国的作战中大占优势。
由此可见,一定是南汉的象兵给了唐宋时期的中国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象”才作为作战单位被放在了象棋的棋盘上。
象棋不愧是模拟了战争的游戏,就连象的走法也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因为象不易控制,所以,它并不能走直线,又因为象的步伐较大,所以,可以连走两个对角线。象背负的军粮辎重武装太沉了,所以,没法渡河,这一切则显得十分贴切。
至于象为什么只能走田字格呢?在此就给各位开个脑洞吧,可能是当时大象的食量太大了,士兵很难喂饱,以至于大象们经常偷偷跑到农田里去偷吃些庄稼吧。
可以说,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不知棋友们还知道哪些棋手的昏招奇闻,欢迎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