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到底有多奢靡她上厕所时,需要宫女嘴含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于世年,是为数不多的、存在时间超过年的王朝。只是,在这个朝代中却出现了一个被后世人所吐槽的人,她便是慈禧太后。

其实,慈禧太后被后人所“唾弃”,更多的是因为她那奢靡的生活,整个国家的财政都不够养她自己的。当然,这还只是慈禧太后奢侈的冰山一角。

她在上厕所的时候,还会让宫女嘴含温水等在一旁等候,要是你知道其中的真相,估计会刷新三观、难以接受。那么,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慈禧太后的“登基”之路

大约在咸丰二年的时候,慈禧作为秀女进入了皇宫,因为容貌俊美、贤良淑德,所以被咸丰皇帝看中,成为了兰贵人。不得不说,慈禧太后的命非常好,2年后她便为咸丰帝生下一个儿子。

自登基以来,咸丰皇帝都没有子嗣,身为皇帝的他也非常担忧,生怕后继无人、对不起祖宗。这个儿子的到来让他舒了一口气,同时也更加宠爱慈禧,将其提升为“懿妃”。

没过多少年,咸丰皇帝便因为各种原因驾崩,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顺利登基了。只是,因为他的年龄太小,咸丰临死前便给他找了8位顾命大臣,又让慈禧、慈安于养心殿垂帘听政。

只是,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并不满足这样的地位,她想要走到“幕前”。于是乎,通过一番的运作,慈禧先后“除掉”了8位顾命大臣,成为了唯一的辅政人与掌权者。

从早期的发展来看,慈禧太后还是比较有政治手段的,她任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等,从某个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危机。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亦或者说她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偏移,变得“损国利己”,这句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清政府晚期,国家的财政非常窘迫,尤其是军事力量。然而,和慈禧太后的60大寿相比,依然是“大寿”重要。如此情况下,明知前方战事吃紧,后方还紧吃,慈禧太后擅自动用了“北洋舰队”的军费。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战败告终,而这其中最大的因素之一,与慈禧太后脱不开关系,称得上是一个“朝代的罪人”。

然而,这样的生活还只是慈禧晚年奢靡生活的一个缩影,撇开此事之外,慈禧太后还有很多让人咋舌的“骚操作”,其奢侈程度让人直呼“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慈禧太后的衣食住行

首先,咱们来看看慈禧太后的一日三餐,这三餐都不能用“讲究”两个字来形容了,只能用“无比奢华”。慈禧太后一顿饭要吃一百多道菜,每一道有时只吃一口,甚至一口都不吃,完美诠释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然后,再来看一看慈禧太后的住宿条件。据悉,慈禧太后非常喜欢水果的味道,为了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慈禧太后会在房间内摆上诸多新鲜的水果,只要是水果干瘪了,立刻就会更换掉,这笔花费也不小。

最后,慈禧太后还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人,人生晚年她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颜值,媒体那都要用“人奶”来清洗皮肤。为此,她还招募了许多年轻的奶妈,饮用的同时,还会用来滋润皮肤,极为奢侈。

装饰品方面慈禧衣着华丽、珠光宝气,出行方面更是大张旗鼓,可以说他每天的花费都不计其数,甚至有一些记载称:“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有一半都花在了她的身上,甚至有可能还不够,要不然她也不会去动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了。”

当你以为慈禧太后的“奢侈”行为就这么多的时候,其实这才是她的开始,“上厕所”时的慈禧更是能够刷新你的三观,为何会这么说呢?

宫女口含温水在一旁等待

慈禧上厕所前,需要先让太监给自己换衣服,这样更容易“方便”,而后才进入专门的房间“如厕”。她的马桶并不是普通的马桶,据说是用檀香木做成的,不仅木质香泽,而且还能减少恶味,与现在厕所的清香剂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便”完之后,便是“擦拭”与“清洗”,我们都知道古代的造纸技术不是很发达,所以纸张是非常珍贵的,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卫生纸。可是,慈禧太后却不管这么多。

她用来擦拭的纸张名为“白棉纸”,因为材料珍贵,制作的手法也很繁琐,所以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当然,越是珍贵越能彰显慈禧太后的权力和地位。

不过,白棉纸虽然很珍贵,但它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质感非常的粗糙,而且纸张还很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慈禧太后先是让专门的人将白棉纸剪裁成尺寸一样,随后再用水进行软化。

只是,白棉纸的软化也很复杂,洒水过少没有效果,洒水过多则容易弄破。后来,慈禧便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那就是让宫女们把水含在嘴里,然后再均匀地喷洒在白棉纸上。

这样做不仅会让白棉纸柔软,而且上面的水温还比较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每当慈禧太后上厕所时,总会有一大群宫女在旁边伺候。

更甚至,一些宫女为了取悦慈禧太后,她们还专门举办了所谓的“喷水大赛”,主要就是为了练习用嘴喷洒温水这个动作,参加的人数以千百计算,真可谓是历史上的一大“奇景”。

人生晚年,慈禧太后写过这样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愿竭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两句一直流传至今,还被父母辈的人经常挂在嘴边。

可是,谁能够想得到,说这两句话的人居然是慈禧太后,而且她的所作所为与其诗歌所表达的含义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着实有点可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2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