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垃圾分类教育唤醒孩子环保意识翔安新圩

  小朋友参加垃圾分类答题。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柯笛通讯员李文林林时蔚图/厦门日报记者张江毅)什么是垃圾,它们来自哪里,分为几类,为什么要分类?一连串问题接二连三抛出,回答的声音响亮有力。27日下午,来自翔安区新圩镇诗坂小学的三年级学生走进白云飞生态园区厦门环卫科普馆,一起参加“小手大能量环保我先行”游园活动。打卡环保小游戏,参观环卫科普展览,在丰富的场景展示和互动中,唤醒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对保护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循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特别的游园:

  孩子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全流程

  “鱼骨是什么垃圾?”“厨余垃圾。”“卫生纸呢?”“其他垃圾!”诗坂小学三年级学生陈冠煜使劲挥舞着双臂,将贴有物品图案和名称的沙包奋力扔向2米外的分类垃圾桶道具中。27日下午,这场垃圾分类环保科普游园活动在厦门环卫科普馆展开。

  游戏中,孩子们重新认识了不同种类的垃圾,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分类收集和处理?带着疑问,孩子们在这趟“游园”之旅中寻找答案,近距离了解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过程,从实践中领悟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体验了各种趣味游戏和球幕影厅观影后,40多年来厦门环卫的发展变迁历历在目,孩子们体会到保护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给生活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片惊叹中,也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来剩菜剩饭还能用来发电、做肥料,太神奇了!”在参观中,陈冠煜同学受到了“震撼教育”,原来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可以产生沼气,成为发电的原料,经过处理后的沼渣还可以生产有机肥料。“没想到垃圾也能这么有用。”陈冠煜惊奇不已,他大声说,“我们给垃圾好好分类,垃圾也可以不再是垃圾啦!”新鲜有趣的认知让孩子们瞪大眼睛,目光紧紧跟随着讲解员,一起学习垃圾分类与更多环保知识。

  厦门全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吨,约天就能堆出一座双子塔,约天就能在鼓浪屿铺上一米厚——这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哇”的一声。而自从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高,至今仅焚烧发电量就提高30%以上,让垃圾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开发利用。

  沉浸式体验了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的完整流程,“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了解了垃圾分类全流程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孩子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和家里,要更好地带动家人和同学做好垃圾分类。

  小朋友在做“彩虹行动”小游戏。

  小朋友参观环卫科普展览。

  新颖的体验:

  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环保好习惯

  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推动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主旨精神下,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厦门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诗坂小学共同开展此次“小手大能量环保我先行”游园活动,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游园形式,吸引孩子们更投入地认识、学习并参与到“清洁、绿色、可持续”的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培养环保好习惯。

  走进白云飞生态园区,翔安东部卫生填埋场观景平台、翔安再生能源电厂等紧密相连,可以沉浸式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现代化填埋处理等资源化循环利用过程,感受环卫科普教育基地的魅力。环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福建省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的模范表率作用,探索完善“校企共建”模式;市垃圾分类中心也表示,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环卫工人节等环卫节日,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垃圾分类全流程参观体验活动,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责任编辑:李伊琳,赖旭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4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