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怀疑,日本人是不是都是处女座。即使街角最不起眼的地方,都能看到分类垃圾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挺拔、整齐而立。
喝完的牛奶盒,日本人会确认一下是不是喝的一滴不剩,然后剪开、晾干,再扔进分类垃圾箱。
强迫症,每一个人都是强迫症。
即使是一个饮料瓶子,瓶身、纸质标识和瓶盖都要进行分类投递。
立顿茶包的包装上会详细标识,告诉你如何将包装盒一分为二,然后将不同部分扔进属于他们自己归宿的垃圾箱里。
强迫症也有回报。在一些酒店的洗手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标识:卫生纸来自于回收的电车票。莫名有一点感动。
另外,垃圾分类也不是孤独的。超市、便利店卖的垃圾袋丰富多彩,垃圾袋上会标明用来装什么垃圾。
垃圾分类也许繁琐,但提供了好的方式就能推动你养成好的习惯。最怕的是只有要求,缺乏土壤。
日本可以是一种方法,任我们审视、学习。
梁启超曾经写道: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他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甲午战争已经结束。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都像速成的教材一样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散布。但学到的大多是皮毛。就好比,中国今日的经济体量世界第二,但还是会有人翻山越岭去买日本买一个马桶盖、一瓶化妆水、一个保温杯。
而粗鲁的模仿日本品牌的产品随处可见。
但作为方法,日本的诸多确实明显的摆放在那里,看你如何摄取。
首先,日本民众并非对分类垃圾都是溢美之词,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没办法。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说的,日本环境好,街道干净,那是因为垃圾都在家里。
但政府的不断灌输、从小的教育确实让日本人集体变成了处女座,貌似一种体制,你会憎恨他、厌烦他,慢慢习惯他,也离不开他。
习惯是可怕而可敬的。日本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给孩子普及分类处理垃圾的方式,小朋友们还会肩负起监督家长的指责,如果没有分类好,还要被熊孩子指摘。
那么,日本垃圾分类细致到何种程度呢?
其实也还好,无非就是可回收、不可回收的。这个会有明确标识告诉你哪个是可回收的,哪个不是。
另一个维度是:纸类(报纸、宣传单、杂志、包装纸盒、信纸等)、布类(旧衣服、窗帘等)、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喷雾器的管子必须用尽)、玻璃类(酒类、醋、酱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当然,还有一种叫“粗大垃圾”,就是大件垃圾,桌子床家电,处理这些垃圾一般会收取费用。对,日本没有收破烂的,破烂只能花钱处理。
看似规则繁杂,但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有一点不方便的是,每天家里扔什么垃圾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一周可能只有两天能扔厨房垃圾。如果你扔错了,收垃圾的大爷可以不拿走,给你垃圾袋上系一个小绳索,以示你扔错了。如果你不收回家去,邻居就会投诉你、鄙视你、不陪你玩。
是的,日本大部分垃圾袋都是透明的,扔错了,一览无余。
看似严苛,人都会忘却啊,其实也不难。
我在日本居住的时候,每年年底,社区管理者会给我送来新一年的日历。日历上每一天扔什么垃圾都标注的很清楚,记不起来,看看日历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喘一口气了,我们知道日本是如何分类处理垃圾的,但是还有个问题,如果你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将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这时候,呼啸而来一辆垃圾车,不分三七二十一把所有垃圾混杂在一起,在咆哮而去,作为精神处女座的你会不会想跳脚骂街?
在日本不会。垃圾车会根据分好的类别处理垃圾,然后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处理厂会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埋葬起来——对,东京的台场就是垃圾填埋出来的一片繁华之地。
另一部分不可回收垃圾会被焚烧用来发电。
电子产品也会被肢解,一些金属原料可以重复使用;那么被扔掉的食用油呢?做成地沟油继续端上餐桌?当然不会,他们会被加工成生物原料继续发挥作用。
总之,在日本,垃圾大概也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会被最大限度的重复使用,发挥光热。
对于日本人来说,垃圾分类固然繁琐,形成习惯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各种人性化的标识、各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醒让你的习惯形成起来,没有那么痛苦、艰难。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责编邮箱:zhoujing
jiemian.